-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入所教育 丁芳
入所教育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于2007年12月29日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8年6月1日正式施行。
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法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四措并举的方针。专群结合、预防与惩治相结合、教育与救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具体措施有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三种。
1、社区戒毒。社区戒毒的决定机关是公安机关,期限是3年,执行机关是城市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
2、强制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期限是2年。
3、社区康复。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
此外还有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戒毒医疗机构从事自愿戒毒工作。
国务院于2011年6月22日颁布了《戒毒条例》(国务院令第597号),并于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戒毒条例》是禁毒法的配套行政法规,共7章46条,确立了政府统一领导,禁毒委员会组织、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戒毒工作体制以及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救助服务兼备的工作体系;明确规定戒毒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
湖北戒毒模式:
湖北目前强戒场所执行的“351”戒毒模式的基本含义为:“3”为“三个阶段”,即急性脱毒期、康复巩固期、回归准备期;“5”为“五个重建”,即重建戒毒人员生理、心理、认知、行为、家庭和社会功能等五个系统;“1”为“一个延伸”,即加强出所后的后续照管。
树立角色意识:
所谓强戒人员角色意识,是指强戒人员在接受强制性戒毒教育矫治期间应该持有的与其现实法定身份相一致的观念和行为准则。其核心是要确立与自身在矫治场所处境相吻合的完整的权利义务观。
强戒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必须要做到:
(1)充分认识毒品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
(2)要牢记场所规章制度,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3)要深刻分析自己走上吸毒道路的原因,正确归因才能对症下药。
(4)正确对待家人的态度,反思自己给家庭带来的伤害,把家庭问题这个负担转化为矫治的动力。
(5)正确认识违法事实,深入剖析自己违法的思想根源。
(6)正确认识矫治环境,树立正确的矫治态度,克服消极矫治的思想和情绪。
(7)努力进行自律矫治,树立正确的矫治目标,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强戒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强戒人员依法享有政治权利、人身权、申诉权、检举权、控告权等权利,在享有这些权利的同时,也应该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
强戒人员的义务除了普通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外,因为特殊身份的原因,还应该履行遵守场所规章制度、服从管教、积极参加场所学习和劳动等义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行为规范: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行为规范是强戒人员在强戒期间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具有法定性、特定性、强制性、科学性等四个特点。
1、法定性。由强戒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结合场所实际制定的规范制度。
2、特定性。规范的对象只能是强戒所内在教的学员。
3、强制性。规范具有普遍约束性,是学员在教期间必须遵守的言行标准,否则就会受到应有的惩处。
4、科学性。规范的制定依据具有科学性,符合戒毒工作一般性规律。
强戒人员行为规范的意义
1、遵守行为规范是维护良好改造秩序,保证管教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
2、遵守行为规范是矫治学员恶习,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需要。
3、遵守行为规范是使学员自觉矫治、早日成为新人的需要。
初入所不适应心理及调控:
戒毒人员入所后,特别是初次接受强戒人员,会出现悲观失望、苦闷和焦虑等不适应场所的心理。这些不适应心理的产生和戒毒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入所前在看守所的时间及个性因素有关。如果不能及时对不适应心理进行调控,往往会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部分强戒人员甚至会出现对抗场所管理等极端行为,影响自己的戒毒生活。
如何调节自己心理,尽快适应场所生活?
1、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现实。
2、找出不适应心理产生的根源。
3、正确认识挫折。
4、拓宽交往范围。
正确认识心理测试:
戒毒人员入所后,一般都会接受心理测试。在接受心理测试时,有的戒毒人员会认为心理测试就是走过场,收集资料;有的认为是测试人格好不好,高尚或低劣;有的认为万一测出心理问题很丢人;有的认为测试结果影响评估;有的认为心理测试能测出我在想什么,不能乱填。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确或没有参考意义,影响了测试工作的进行。
实际上心理测试是为戒毒人员心理健康工作服务的,为场所科学戒治和预警维稳起诊断和参考作用。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验的特性
1、心理测试的间接性。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还无法直接测试人的心理活动,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课件.ppt VIP
- 产钳和胎头吸引助产课件.pptx VIP
- 前交叉韧带损伤学习课件.pptx VIP
- GeForce GTX 1070Ti显卡电路图纸参考 PG411 Rev A00.pdf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北京(主编杨力)(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学堂在线 生活英语进阶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一汽-奔腾B50-产品使用说明书-奔腾B50 2014款1.6MT伙伴-CA7165MT4-B50伙伴用户手册.pdf VIP
- 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压轴题突破专项(苏科版)06平行四边形(五大题型,45题)含答案与解析.pdf
- 角膜地形图与圆锥角膜.ppt VIP
- 2025四川内江市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