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阅读课本、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三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67--68,(包括P67课名下的小字部分)思考回答一下问题,在课本上找到并标出来: 1、矛盾的重要性。P67 2、矛盾的含义。P67 3、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什么?P67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P68 【二者的区别(含义与特点)与联系(相互依存)】 思考:成语“自相矛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里的矛盾是不是我们课本所讲的哲学上的矛盾 逻辑学中的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因此,也有人将它称为不矛盾律。 它对人们的要求是: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于具有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也就是不能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肯定,又予否定。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辩证关系:斗争性(对立属性)和同一性(统一属性) (1)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区别 (2)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 A、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B、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 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D、事物内部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王安石的错误在于(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2013年高考上海卷24)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下列情形符合“同一性”的是 A.矛盾着的双方呈现相互分离的趋势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C.矛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D.对立着的矛盾双方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2013年高考上海卷26)据报道,我国每年家用电器的理论报废量已超5000万台,且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长。大量废旧家电产品,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变成“环境炸弹”,利用好就会成为“城市矿山”。由“环境炸弹”变成“城市矿山”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B.真理性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6:DDAADD 观察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 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的是 A.目标:奋斗的方向 B.信念:勇者的利器 C.障碍:跨越的支点 D.天才:勤奋的结晶 (2015?重庆卷)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浙江卷) 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  ) ①善与恶相互对立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④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1高考天津卷7)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23)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体现了 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