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中的玉意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李白诗中的玉意象

论李白诗中的玉意象   【摘 要】玉是一种温润清透的美石,具有美好的品格,诗仙李白对它情有独钟,他的诗中玉意象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万千意象中李白为何独独偏爱玉呢?这就跟玉文化和他所受各方面的影响有关,同时玉意象的大量使用也让他的诗歌熠熠生辉。   【关键词】李白;诗歌;玉;意象   玉,如冰清,如雪洁,自古便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广受人们的喜爱,人们不仅雕饰它、佩戴它,还把它写进诗词歌赋、散文小说。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更是毫不吝啬地将其写入诗中,其涉及玉的诗达300多句,可见他对玉的喜爱之深。   一、“玉”在李白诗歌中的各种“身份”   纵观李白诗中出现过玉的诗句,按照“玉”在诗中出现的方式,可将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第一,“玉”在诗中的地名、人名里出现,如《宿巫山下》中“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其中宋玉,相传为屈原弟子。还有《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中的“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等等。   第二,玉在诗中作为单个意象出现,如《悲歌行》中的“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送薛九被谗去鲁》中的“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 《万愤词投魏郎中》中的“傥辨美玉,君收白?”等等。   第三,“玉”作为玉饰、玉器等出现在诗中。如《古风“纤手怨玉琴”,《白头吟“头上玉燕钗,是妾嫁时物”; 《寄上吴王三首“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广陵赠别》中“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别内赴征“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等等,不胜枚举。   第四,用“玉”来形容一些人和物,赋予这些人、事物以玉的特质和风格,比如《江夏送友人》中“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和《挂席江上待月有怀》中”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用玉的洁白来形容翅膀和弯月;《西施》中“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石上女》中“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等句中用“玉颜”“玉面”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纯洁。《上云乐》中“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是以“玉”赞美男子的风度。李白分别运用了玉的美丽、玉的高洁精神、玉的外形色泽等特质来形容人和事物,可窥见其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高超技巧。   二、李白为何对“玉”情有独钟?   世间事物有千千万万,可作为意象入诗的事物更是数不胜数,为什么李白就偏偏独爱玉呢?我们都知道,诗中的意象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诗人选择某一个物象而不选另一物象入诗是跟他的主观情感有关的,李白选择玉这个意象就跟玉文化以及李白的个性和所受影响有关。   玉的美丽以及它作为高洁、美好的标志,吸引着李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玉,石之美。”玉自己本身就具有玲珑剔透和质地坚硬的美好特质,受到世人尤其是文人墨客的强烈追捧。   在我们传统文化理念中,真、善、美一直是紧密联系的,而人们从玉的“美好”出发,开始把玉神圣化,在祭祀和丧葬中频繁地使用它,赋予了玉石“真”的特性。当玉器走下祭坛,成为人们习惯佩戴的玉饰时,玉又被赋予了“善”的个性。《管子“九德”。儒家思想中,则有更为系统的论述,《礼记》中,孔子赋予了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还强调“古之君子必佩玉”。   这样以来,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升华为温润、高洁的文化符号,而李白因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接受了大量的玉文化,表现出了对玉的喜爱之情。   道教尚玉,而李白极为崇尚道教。李白从小就接触各类道教书籍,少时就入道教,十八、九岁时曾隐居于戴天山读书,他现存的最早的一篇诗作《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盖为此时所作,可见他与道教人士交往甚密。他现存的大量诗歌也多受道教影响,流露出庄子思想和对神仙的向往,还自谓神仙,后人称便他为“诗仙”。   而道教对玉的引用和使用也非常广泛,如道教理论体系中,世外仙山仙岛上都布满了宝玉,昆仑山作为天帝和众神都居住的万神之山,也盛产美玉,《淮南子仑山“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树、不死树在其西”;玉还被认为有避邪、长生的作用,葛洪《抱朴子内篇“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道教神仙系统中,天地总神也被称为“玉皇大帝”。可见玉在道教文化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而在崇尚道教的李白眼里玉就越发可爱了。   李白的率真浪漫的个性和玉的透亮高洁不谋而合。李白“一介书生,却腰佩雄剑,行侠仗义;一职未得,却自比管宴,自许甚高。他具有很强的英雄主义时尚行为和强烈摆脱外在束缚的愿望,体现了一种个性的张扬和理想的追求”,1可见李白做事光明磊落,从他诗歌中也能看出他偏爱明亮的物象,那么富有明亮色泽的玉也自然而然能得到李白的欢心。李白又嫉恶如仇,喜欢美好的事物,被前人赋予了众多美好品德的玉也便符合了李白的审美要求。   三、玉意象让李白的诗歌流光溢彩   传统文化赋予了玉丰富的内涵,而玉本身也是色泽明亮、光彩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