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考试状况的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学生考试状况的研究

关于学生考试状况的研究 高二(12)班 廖晨(组长) 李博昱 戚子健 王柏文 一、前言 (一)问题的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二、正文 (一)模型的分析 (二)模型的假设 (三)模型的建立 (1)模型原理 (2)模型的建立 (四)结论与检验 (1)结论 (2)检验 (五)误差分析 (1)产生误差的原因 (2)误差的应对 (3)一些案例 (4)应用误差 (六)实际问题的解决 (1)模型的应用 (2)下一步的探讨 三、附录 (一)关于线性相关系数r的临界值表 (二)线性拟合的公式 (三)VBA程序源代码 (1)常量的设定 (2)辅助函数的介绍 (3)Module1的主程序CalR 一、前言 (一)问题的背景 一、前言 (二)问题的提出 一、前言 (三)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年级中的真实排名。 预测学生下次考试时的排名,使学生制定现实的目标。 预测学生高考时的大致位置,帮助家长及学生正确填报自己的志愿。 帮助班主任教师了解班级中学生大致的学习状况,以便教师更加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案,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促进教学的优化。 帮助学校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大致了解一些数据,如重点大学的录取率。 方法 建立模型拟合 二、正文 (一)模型的分析 Q1:学生成绩如何表现在建模中? A:具体的成绩除以年级的均分,得到成绩的相对值,并以此代表考生的表现 二、正文 (一)模型的分析 Q2:如何描述考生成绩的波动? A:用不同周期函数进行拟合 二、正文 (一)模型的分析 Q3:如何确认拟合的效果? A:我们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运用的是线性拟合,所以通过判断线性相关系数的最大值成立条件判断拟合的精度。同时我们预留出一次考试,来判断拟合预期的误差 二、正文 (二)模型的假设 1、反映一个考生在某科考试的表现的指标,可以用他该科目的得分除以该科目年级的平均得分得到。我们称这个比值为该生在该科目的相对成绩。而该考生在某次考试中的总体表现,可以由他该次考试的所有科目的相对成绩之和衡量。也就是说,在我们建立的模型中,具体参与排名的并非考生总得分,而是考生各科相对成绩之和。我们默认这个排名和按照总分得到的排名一致(事实上,二者基本上是吻合的) 2、学生某一科目的相对成绩是波动的,而学生考试的总成绩是这些波动的叠加。 3、考试时间乘以某一特定系数之后代入到预测的函数后得到的值和考试时间所对应的该次考试中,该科的相对成绩成线性相关。而我们模型的目的既是求出每个人各科的这一系数。 4、由于生物考试数据较少,我们采用的排名均是5科排名,分别是数学、语文、英语、化学、物理。 二、正文 (二)模型的假设 5、我们假定预期的某学生某科目的相对成绩应当小于3,否则则认为该考生该次考试该科目的相对成绩为0,这一假设可以排除因为缺考引发的诸多问题。 6、我们假定每一个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各科学习的状况没有过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成绩应当在一个常数附近波动。这个常数,我们默认为学生该科的相对成绩的平均数。 7、由于不时有缺考的发生,我们假设,少量的缺考(比如缺考1次)对于模型建立的影响可以忽略。 8、由于程序设计的需要,我们在运算时加入了文科班的考生。且文科班的考生成绩均按照0分计算。这导致文科学生预测成绩基本上全部空缺。我们默认这种计算方法对于最终成绩的预测没有严重的影响。 二、正文 (三)模型的建立 (1)模型原理 定义概念: 1、相对成绩:指某人某次考试的一个科目的成绩和本年级该科目平均成绩之比。 2、角度系数:指时间所乘的一个系数,用于寻找波动周期。 3、时间函数:我们在模型假设3中的预测函数即使时间函数。 除此之外,我们还做出以下规定:规定从高一起的摸底、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对应1,2,3......。如高二上的期中对映的时间为8。 二、正文 (三)模型的建立 (1)模型原理 首先,我们研究的学生相对成绩的波动情况,而非学生的真实成绩的波动情况。所以第一步既是求出每个学生各次考试中各科的相对成绩值。分别储存在Excel表格的前8个工作表格中。为检验起见,我们只动用了前7次成绩参与拟合,最后一次成绩作为检验模型的标准。 二、正文 (三)模型的建立 (1)模型原理 在这步工作过后,我们通过VBA(一个类似于VB的编程环境)设计了所需的若干过程。此过程首先调取前7次每个学生的相对成绩,之后取7次相对成绩的平均,记做avy。分别用avy减去各次的相对成绩,得到相对成绩的离均差,记做数组D(i)。之后,调出这7次考试对映的时间,分别乘以一个角度系数。用这些数代入到我们预先设想的某一个函数当中,得到数组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