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大思修课件(共十二讲)第七讲: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
当日下午1时,吴品禄、杨郁菡组织村民二百余人在村口集中,一路举着横幅、敲着铜锣,沿街游行,到金华市人民政府机关南大门前示威。吴品禄、杨郁菡带头组织静坐、喊口号,将南大门堵塞。有关人员规劝吴品禄、杨郁菡离开南大门,另派代表反映问题,不要拦在南大门影响办公秩序。杨郁菡说:“我们不是来上访的,我们是来游行示威的”,并继续在南大门静坐、喊口号,持续时间长达三个小时,致使当日下午市政府机关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政府机关的正常办公秩序。 法院审理认为,集会、游行、示威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但这项权利的行使应当符合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任何公民在行使这项权利的时候,如果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任何人不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进行扰乱、冲击和破坏。 5、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 应按照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起止时间、地点、路线及其他事项进行。 主管机关保障集会、游行、示威的顺利进行 (三)环境保护法 1、概述 1989年12月2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届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共6章47条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环境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 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2、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目的: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基本原则 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 三、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环保法》将环境界定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农村等。 3、环境保护范围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 1、随处抛丢垃圾、弃物,随地吐痰、口香糖,污染公共环境; 2、在非吸烟区吸烟,打喷嚏不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 3、坐公交车、乘电梯、购物、买票、参观、就餐时争抢拥挤、插队加塞,不谦让老幼病残孕; 4、在公共交通工具、宾馆饭店、剧场影院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猜拳行令、喧哗吵闹; 5、在景观文物上乱刻乱划,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折花木; 6、不听劝阻喂食、投打动物,危害动物安全; 7、打赤膊、袒胸敞怀,在房间外穿睡衣活动,穿着不合时宜; 8、讲黄色段子、宣扬封建迷信、热衷低级趣味; 9、强拉外宾合影,违反规定拍照、录像; 10、吃自助餐时多拿多占,离开宾馆饭店时取走非赠品,贪占小便宜。 请看:公共生活中部分不文明行为 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 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 2、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 3、乘坐 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 4、在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扎堆吵闹; 5、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 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 7、说话脏字,举止粗鲁,遇到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8、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 9、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 10、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等,贪占小便宜。 (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践行社会公德意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四、网络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暴力盛行 -网络暴力游戏;网络诋毁、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 网络色情泛滥-“裸聊” 网络欺诈猖獗-“网络钓鱼” 网络恶搞不断-无极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指引作用 (二)预测作用 (三)评价作用 (四)强制作用 (五)教育作用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