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运动心理学 ;第一节 运动心理学概述;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发展; 1920-1940年,前苏联、德国美国等国都对运动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运动心理学受到广泛重视,大多数国家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立运动心理学会并召开专门会议,有关的文章和书籍也大量问世,使这门科学得到迅速发展。 ;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技能学习、竞赛心理、运动对人的意义、从事运动的动机,以及运动员之间、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运动员和观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训练和运动心理治疗方法等等。20世纪初期,研究的问题多集中在技能学习上,包括学习的分配、保持和迁移等,而后深入到运动行为的理论方面。 ;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通过研究逐渐形成运动行为的信息程序论,层次控制论、行为系统模式论等理论学说。随着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健康心理学的发展,运动行为的研究更深入到运动心理学联系着技能学习与控制和技能发展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也从实验室的对单个动作的研究,发展到联系运动实践、提高运动效能的研究。随着运动实践的发展更进一步扩大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发展到有关认识,解释和主动影响运动行为的研究,也就是提高运动效能的理论性研究。 ;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多是优秀运动员,也有青少年运动员;它也研究群众体育中的心理学问题。各国体育界近年来对运动员心理训练和运动员的心理选拔越来越重视。因为在运动水平越来越接近的竞赛中,心理因素对竞赛的胜败往往起决定性作用,致使心理测量和心理诊断学被广泛运用,各种心理训练方法不断出现。 ; 由于运动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理论体系还不完善,例如是否应将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分开还存在着不同看法。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一、乒乓球运动员对付赛场的噪音;二、在比赛中注意掌握并利用观众心理;三、教练员赢得到队员的尊重;四、运动是抑郁自救的基础; 由于精神上的原因,大多数抑郁病人觉得自己无能、无用,他们不想活动,不想做任何事情,也没有做事情的兴趣和热情。整天呆坐、长吁短叹、终日闭门不出,这些情况在抑郁病人中极为常见。有的甚至觉得前途黯淡、人生苦长,认为无论做什么也是无济于事。这就是抑郁症病人的“无助感”。; 这种“无助感”与抑郁之间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关系:抑郁越严重,无助感越强;同时无助感的增强又会导致抑郁病人情绪更加低落,工作和活动的热气进一步降低,结果当然更是一事无成,于是又责备自己无能、无用,加剧了抑郁症状。要治疗抑郁症,就必须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而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增加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对抑郁病人的益处主要体现在:
①活动能够使人感觉变好。由于活动以后,不再专注于自身的不良感觉,所以能够适当减弱抑郁的感觉。
②活动能减轻疲乏感。因为长时间不活动,呆坐度日,肌肉极易疲劳。而且由于血液流动缓慢,疲劳恢复更加慢。而一旦活动起来,血流畅通,疲乏的感觉会随之减轻。
③活动有助于找回自信。通过活动,可以发现自己的能力没有丧失,甚至发现自己其他的潜能,恢复自信。; ④活动改善了人的思考能力。通过活动,才会考虑做什么,怎么做,帮助恢复对生活的控???能力。
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要贵在坚持,如果只活动一阵子或几天,又由于情绪低落放弃活动,那永远也看不到希望了。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若通过活动,虽然感觉有好转,而抑郁情绪依然存在,则需要进一步找出与抑郁有关的想法,并加以矫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