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教学大纲 ;动脉硬化的概念;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临床分期;临床表现;防 治;防 治;介入治疗;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概念;1979年WHO将冠心病分为以下5型: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无症状,但静息动态时或负荷试验心电图示有ST段压低,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或心肌灌注不足的核素心肌显像表现。
二、心绞痛 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临床专家分型;(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
非 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 ST段抬高心
肌梗死(STEMI)。
这三种病症的共同病理基础均为不稳定的粥样斑
块,只是伴发了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如斑
块内出血使斑块短时间内增大或斑块纤维帽破裂,
血小板在局部激活聚集(白色血栓),继续发展形
成红色血栓,并有血管痉挛等因素参与。 ;慢性冠脉病或慢性缺血综合症chron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chronic ischemic syndrome,CIS;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临床表现
1. 无心肌缺血的症状 2. ECG(静息、动态或负荷)有ST段压低,T
波倒置或/和放射性核素心肌造影示心肌缺血
3. 可认为是早期冠心病,它可能突然转为心绞痛
或心肌梗死,亦可能逐渐演变为缺血性心肌病,
发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个别患者亦可能猝死
诊断
1. ECG或核素 2.危险因素
3. CAG
治疗
同心绞痛。应用硝酸酯、β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缺血性心肌病;概念
由于心肌长期供血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
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
生,致心肌纤维化。其临床特点为心 脏扩大,心
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故被称为
“缺血性心肌病”。
临床表现 1.心脏增大:可有或无心绞痛/心梗病史 2.心力衰竭:左心衰→全心衰 3.心律失常:各种心律失常;诊断
1.心脏增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2.排除其它原因的心脏病 3.CAG可确诊
防治
1.对症治疗 2.对因治疗 3.心脏移植; 猝死
概念
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
防治
安置ICD;教学大纲 ;4 .心肌梗死的定义,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心电图检查,血心肌坏死标记物:起始增高时
间、达高峰时间、持续时间、临床意义以及诊
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5.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以及治疗
原则。;熟悉
1、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危险因素、分期和分
类、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防治原则。
2、心绞痛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以及常用治疗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主要副作用。
3、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
理特点。
4、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
;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临床表现
症状:发作性胸痛,特点: 1.部位:胸骨体中上段之后及心前区,手掌大, 可
放 射至其它部位。 2.性质:压迫、闷或紧缩性 3.诱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食、寒 冷、 吸
烟等。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
5min内渐消失。
5. 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活动后即
可缓解;舌下含硝酸甘油后几分钟缓解。;临床表现
体征
发作时 HR↑、BP↑、S3、S4、心尖部
SM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心绞痛发作时,I、aVL、V3~V6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病例二(心绞痛缓解期);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三、放射性核素㈠ 201T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