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哪两部分?全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9)记叙在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10~24)记叙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鲁迅儿时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两个“不必说”,是为了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而存在的。“单是”就己趣味无穷,那么园中的佳趣比比皆是。 本段描写了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好奇而逗乐的心理,写出了孩子童真的一面。 从形、色、味三个方面,表达了对覆盆子的喜爱。 第二段作者写百草园都写了哪些景物?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黄 蜂斑蝥覆盆子何首乌木莲藤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段描写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采取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春夏秋的顺序描写; 表达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肥胖的轻捷的﹙ ﹚﹙ ﹚﹙ ﹚﹙ ﹚﹙ ﹚﹙ ﹚静态低高﹙ ﹚﹙ ﹚﹙ ﹚长吟伏窜动态高低有序观察景物:多角度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 精选词语形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 读第七自然段,回答: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边写了春、夏、秋三季的景物,这里再单写一下冬天的捕鸟活动,正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第9自然段有何作用?三个“也许”如何理解? 这一段是记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 三个“也许”句,表达了对“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原因的反复猜测,说明“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是如此无可奈何。鲁迅儿时读书的地方叫什么名字?这是鲁迅当初上学时的座位 三味书屋就位于鲁迅祖居地对面,隔着一条小街。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新台门寿怀鉴先生寓所内的一间房子,用为书塾。“三味书屋” 中的“三味”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入肴馍,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醯是醋,醢是酱;调料。)书屋柱之上还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自由朗读第二部分,本部分都写了哪些内容?略:介绍了三味书屋的方位、书屋的布置、入学的礼仪。重:从学生与先生的两方面记叙了书塾生活的几个片段。(令“我”念念不忘的事?)1、问先生“怪哉”的事;2、偷偷到后花园玩耍;3、背书、画小说、绣像等事。 书塾中的老师是怎么样一个人?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2.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3.他不欢迎问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当鲁迅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老先生有些“怒色”了,答“不知道”! 4.他和蔼慈祥,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当孩子们向他行礼时,他和蔼地答礼;发现孩子们贪玩时,只不过是“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他有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不常用。5.他酷爱读书。鲁迅的塾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