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经济博弈论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学]经济博弈论1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教材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谢识予 经济博弈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对博弈论寄予厚望,认为用博弈论可以重写经济学原理 博弈论改写经济学,从放宽新古典的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两个条件展开 著名经济学家泰勒尔(Jean Tirole)说 “......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 思维方式。” 导论:博弈论与经济学 1.1博弈论与主流经济学的发展 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及其局限性 经济学研究什么? 经济学中的人是理性人 合作 冲突 新古典经济学(价格理论) 二基本假设:完全竞争,完全信息 一般均衡理论是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市场机制是完美的,帕累托最优成立,平等与效率可以兼顾 以下情况: 非完全竞争:垄断越来越普遍 外部性:市场不可能把所有的成本收益都计算在内 公共产品:市场无非解决“搭便车”问题 逆向选择问题:柠檬市场 道德风险问题:市场/企业 上述两个基本假设在现实中一般是不满足的(交易主体的数量其实很有限;信息是不对称的) 价格制度常常不是最有效的安排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纳什(Nash),泽尔腾(Selten)和海萨尼(Harsanyi) 博弈论(Game Theory)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与均衡问题 传统微观经济学与博弈论的比较 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个人决策是在给定一个价格参数和收入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个人的效用与其他人无涉,所有其他人的行为都被总结在“价格”参数之中 博弈论中,个人效用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还以来于他人的选择,研究在存在外部经济条件下的个人选择问题(寡头市场) 博弈理论开始于1944年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一书的出版 (期望效用理论) 1950年,塔克(Tucker)定义了“囚徒困境”( Prisoners’ dilemma) 1950、1951年纳什发表了关于非合作博弈的两片文章。(提出“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概念,证明纳什定理) 塔克和纳什的著作奠定了非合作博弈的理论基石 20世纪50年代,合作博弈也发展迅速(吉利斯(Gillies)和夏普里(Shapley)提出了“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核”的概念) 奥曼(Aumann)说:“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博弈论历史上令人振奋的时期,原理已经破茧而出,正在试飞它们的双翅,活跃着一批巨人。” 20世纪60、70年代之后,泽尔腾将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动态分析,提出“精炼纳什均衡的概念”;海萨尼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 克瑞普斯(kreps)和威尔逊(Wilson)1982年提出“序列均衡”(Sequential quilibria)用以研究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 20世纪70年代进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得以重要发展(1972年引进“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trategy,ESS) 对具有策略依存特点决策问题的研究可上溯到18世纪初甚至更早 博弈论真正的发展从上世纪开始 博弈论总体上仍然是发展中的学科 博弈论和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4:非合作博弈:纳什(Nash)、海萨尼(Harsanyi)、泽尔腾(Selten) 1996:不对称信息激励理论:莫里斯(Mirrlees)和维克瑞(Vickrey) 2001:不完全信息市场博弈:阿克罗夫(Akerlof)(商品市场)、斯潘塞(Spence)(教育市场)、斯蒂格里兹(Stiglitze)(保险市场) 2002:实验经济学:史密斯(Smith),心理经济学:卡尼曼(Kahneman) 约翰-纳什传奇的经历 约翰-纳什(John F. Nash) (1928——) 美国人, 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 由于他在博弈论领域 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 纳什1928年6月13日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西部,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数学天分 1948年获得数学硕士学位 1950年在普林斯顿获得数学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关于博弈论的研究,在45年后获得诺贝尔奖 2002年3月24日,第7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好莱坞隆重开幕。 一部名叫《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的影片大出风头,在获得八项提名后,独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配角四项大奖。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早年就做出惊人的数学发现,享有了国际声誉。 但纳什出众的才华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 面对精神分裂症的挑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