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物特論期中報告 人为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减量策略之技术探讨.pptVIP

環境污染物特論期中報告 人为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减量策略之技术探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環境污染物特論期中報告 人为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减量策略之技术探讨

環境污染物特論期中報告 人為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減量策略之技術探討 摘要 在全球溫暖化的同時,根據調查1998年我國CO2排放總量居全球第二十三位,佔全球總量約0.89%,每人平均排放量則居全球第二十六位,國際間對於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溫室問題,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對「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目標協議,供各國去達成其制定的減量目標,目前減量的方法有深海處置、蓄熱式燃燒系統、生物固碳等技術,報告中將介紹這些技術及處理可行性。 前言 自工業革命後,人類大量燃燒石油及煤等化石燃料,以致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增加導致,地球成為一個大溫室,大氣喪失了自動調節地球溫度的能力,以致地球的溫度逐年上升。由於二氧化碳為主要溫室效應氣體,其濃度遠大於其他溫室效應氣體,對環境作用力也最大,所以我國對溫室效應氣體的改善應著重於二氧化碳的管制,除了節省能源、提高能源使用率、能源的開發及再生外,更應考量利用先進技術將二氧化碳充分減量,共同為環境改善盡一份努力。 人為二氧化碳來源 人為的二氧化碳來源主要是化石燃料,尤其是煤,主要用於火力發電廠、鋼鐵業,所產生二氧化碳的量就相當大,其碳含量為4100Gt。石油和天然氣的碳含量就少得多,各有100和130Gt的碳量。根據估計,在1990-2100年之間所使用的化石燃料可能有742-2127GtC。影響化石燃料使用速率的因素非常多,最主要的是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和替代能源的開發。 二氧化碳的危害 二氧化碳對環境所造成最大的危害就是溫室效應,其意義為短波長之太陽光及強度較高的輻射能、穿過玻璃溫室後,受到吸收、反射及散射等作用後,變成低強度、中波長之幅射能,這些長波長之幅射能則不能再穿射玻璃,而被保留於玻璃溫室中,使得溫室具有良好保溫效果。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佔溫室氣體總量的55%,整個地球就好像大溫室一樣,大氣喪失了自動調節地球溫度的能力,導致地球的溫度逐年上升。 二氧化碳的危害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若持續以目前的速率增加,預估西元2050年,地球平均溫度將上升2℃,如果氣溫上升將會使人體抵抗力降低、同時使全球氣象變異,產生乾旱、豪雨和南北極冰山融化,造成所有的冰山全部融化,海平面將會上昇六十公分,許多國家將可能沉入海底,所以對於二氧化碳的減量,各國正積極的進行中。 減量策略之技術介紹 海洋儲存:海洋佔了地球約70%的表面積,平均深度為3,800公尺,所含的無機碳含量約有38,000 Gt C,所以海洋可說是一個巨大的二氧化碳儲存槽。對於台灣這個海岛地形的國家而言,大型發電廠距離海洋近,而岛的東部及西南海域皆為深海地形,故利用海洋儲存二氧化碳之經濟性應較其他國為優。 海洋中CO2注入形式 海洋中CO2注入形式有以下五種: 1.高濃度CO2的海水溶液注入 2.以氣體形式注入 3.以純液體形式注入 4.以固體形式注入 5.以固化之CO2水合物形式注入 高濃度CO2的海水溶液注入 將壓縮的二氧化碳溶入海水中,會形成高濃度CO2的海水溶液,將此溶液棄置於深海中。由於高濃度CO2的密度比海水還高,所以CO2會產生負向浮力,所以釋放在較淺處的溶液可能沿著傾斜的海底逐漸沉入較深的海洋中,而增加二氧化碳滯留於深海中的時間。 以氣體形式注入 二氧化碳亦能以氣體形式直接注入深海。氣態的二氧化碳必須被壓縮至壓力等於或大於釋放深度的淨水壓,此淨水壓每深100公尺約增加10atm,為了使二氧化碳氣體釋放於500~1,000公尺深處,其所需的能量花費高,所以並未能廣泛的應用。 以純液體形式注入 將二氧化碳以壓縮液體的形式大量地運至深海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液態二氧化碳利用管線、貨輪、或運油船自源頭直接輸送到棄置場地,再將二氧化碳液體以曝氣孔在合適的深度下釋放,讓它分散成液滴稀釋於海水中。 以固體形式注入 將二氧化碳固體塊自海面直接下拋,因固態二氧化碳比海水密度大很多,所以會快速沉入海底而與大氣分離。但是為了固化二氧化碳所需能量及輸送成本都比液態二氧化碳高出許多,而且運輸過程中須保持一定的溫度及壓力來避免二氧化碳固體發生揮發或溶解的現象。 以固化之CO2水合物形式注入 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密度遠大於海水,所以棄置於海洋中將逐漸向下沉,二氧化碳水合物可在海拋現場自然產生或者在岸邊製造後再利用管線注入深海,但二氧化碳水合物在沉降過程或棄置於海床上易發生溶解的問題。 二氧化碳注入的深度 二氧化碳注入的深度可分為: (1)淺海注入 (2)中間深度釋放 (3)深海隔離 淺海注入 以距離海面500公尺以內做為注入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