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2015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讲案):专题14鉴赏诗歌的语言(原卷版)缺答案.docVIP

2014-2015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讲案):专题14鉴赏诗歌的语言(原卷版)缺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习目标 1.2. 考点详析 考点一:炼字 【高考真题】 一、【2014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技法指津】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2.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小园赋》庚信)“一”“二”“三”“两”,了了几笔,鱼不一定就这么大,竹未必就这么多,但却写出了鱼虽小而有趣,竹虽少而有味的境界。 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这是数词用得妙。 4.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这是副词用得妙。 5.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主要是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或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更形象。 A.叠韵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却是相近的,就是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7.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使这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而成为一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健词,甚至成为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词性的活用,大的方面有实字虚用,虚字实用,小的方面有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 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山光美好而使鸟儿感到愉悦,潭影幽深而使心性感到空灵。 炼字的题目的分析主要结合诗歌从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炼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也就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分析此字在这四个方面的作用,一般“炼意”是必不可少的,其它三个方面适当考虑。 【迁移训练】 一、(14届广东珠海高三开学模拟)阅读下面的元词,然后回答(1)(2)题。(7分) 在“风触湖心一叶横”这句词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