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风信号编辑
颱風
颱風(英語:Typhoon,香港天文台使用縮寫T.;日語:台風/たいふう/taifū)高一級是強颱風,低一級是強烈熱帶風暴。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每秒32.7米或以上或118公里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H.,日語:ハリケーン)或本地近義字(local synonym)[1]。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本地近義字乃颱風。
在臺灣、日本等地,則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皆稱為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泛指包括熱帶性低氣壓、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等所有在北太平洋西部出現的熱帶氣旋。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17.7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科學家曾估算,一個中等強度的颱風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上百個氫彈、或10億噸黃色炸藥所釋放能量的總和。[來源請求]
據統計,從1947年至1980年全球十種主要自然災害中,由颱風造成的死亡人數為49.9萬人,佔全球自然災害死亡總人數的41%,比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45萬人)還多。[來源請求]
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字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名稱的由來[編輯]
希臘神話其中一位泰坦神的名字為提豐或又譯堤福俄斯,象徵風暴的妖魔巨人。該詞在希臘語中義為「暴風」或「冒煙者」。堤豐也象徵惡風。《神譜》說它戰敗後,從身上生出無數股狂颱,專門滋害往來的海船。這個希臘詞到波斯變為?????(Tufan),特指印度洋的風暴,到了英語裡便成了Typhoon。中文颱風一詞的由來,有人認為來自臺灣的「台」,也有說就是Typhoon的音譯。但據清王士禛《香祖筆記》,「臺灣風信與他海殊異,風大而烈者為颶,又甚者為颱。颶倏發倏止,颱常連日夜不止。正、二、三、四月發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者為颱。」可見今日的「颱風」一詞,源出彼時的「颱」字。僅此一字,不太可能是音譯typhoon。又有說該詞源於粵語「大風」者,因為粵語中「大風」發音為「daai6 fung1」,傳至英語成typhoon,再譯回普通話成「颱風」;或源自閩南語「風篩」。迄無定論。
較強的熱帶氣旋中,發生於北太平洋西部及南中國海者稱為「颱風(Typhoon)」;於大西洋西部、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和北太平洋東部者稱為「颶風(Hurricane)」;在印度洋上則可簡稱為「氣旋(Cyclone)」。
命名及編號[編輯]
因為海洋上可能同時出現多個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最高記錄是5個同時存在,這也是全球的記錄)[來源請求],美國軍方於關島上設置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現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次大戰習慣對熱帶氣旋給予名字,方便識別。最初的名字全為女性,後來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從1947年至199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的熱帶氣旋非正式地採用上述名字。
早在20世紀初至中期,中國大陸、台灣及日本已自行為區內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4位數字編號,編號首2位為年份,後2位為該年順序號。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號熱帶氣旋。而美國海軍則為整個西北太平洋內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兩位數字編號,其後並改成兩位元數字加上英文字母w。
為減少混亂,日本在1981年獲委託為每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內的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國際編號,但容許其他地區繼續自行給予編號。自此,在大部分國際發佈中,發佈機構會把國際編號放在括號內(JTWC除外)。但是,各氣象機構有時對熱帶氣旋的編號會有差別,主要是因為其對熱帶氣旋強度的評估有所不同。例如在2006年風季,中國氣象局曾對一個未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風暴(中國氣象局的0614)編號,因此在餘下的風季,前者的編號都比後者的多出一個[2][3]。
由2000年開始,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命名表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英語:WMO Typhoon Committee)制訂。共有五份命名表分別由14個委員國各提供兩個名字組成,名字會由所提供國家的英文國名順序使用。不同於大西洋及東北太平洋,循環使用(即用完140個後名稱,回到第一個重新開始)。日本氣象廳會同時根據這一套新名單為這些熱帶氣旋命名。這些名字及編號除了用於為國際航空及航海界發放的預測和警報外,亦是向國際媒體發放熱帶氣旋消息時採用的規範名稱。
在中國大陸與台灣,氣象機構會為熱帶氣旋的外文名就其發音和意義翻譯。中國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及澳門氣象局會商議一致的翻譯,[4],但由於台灣並非世界氣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_CTSS 58-2022_茶叶感官风味轮.pdf
- 保险投诉培训课件.pptx VIP
- SWITCH暗黑破坏神3超级金手指修改 版本号:2.7.4.84040.docx
-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
- 八年级下册-【知识速记】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核心知识背记(湘教版).docx VIP
- 七年级上册(考点梳理课件)-【知识速记】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核心知识背记(湘教版).pptx VIP
- 八年级上册(考点梳理课件)-【知识速记】 中考地理核心知识背记(湘教版).pptx VIP
- 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理论知识练习题.pdf VIP
- 七年级上册(考点梳理课件)-【知识速记】 中考地理核心知识背记(湘教版).pptx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地学景观——探秘﹒审美﹒文化(重大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