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权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民商法律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置权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民商法律网

·留置权若干问题研究· 留置权若干问题研究 尹 田 [摘 要] 由罗马法上的“恶意抗辩”发展而来的留置权,通常会与同时履行抗辩权发生 重叠,但因留置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为不同性质、不同效力的权利,故二者之间并不发生典型 的权利竞合,不能适用请求权竞合的一般处理原则;留置权行使缺乏必要性和合理性,构成留 置权的滥用,而非为必要,债权人明显超出债权金额留置或者持续留置债务人财产的,同样构 成权利滥用;留置权不适用善意取得,但其留置标的应为债务人交给债权人占有的动产,而不 限于债务人享有所有权的财产。 [关键词] 留置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 权利滥用 善意取得 [作  者]  尹田(1954—),男,四川宜宾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 研究方向民法物权法等。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D923.2 A 1674-0602(2013)05-0069-07 与抵押权、质权等意定担保物权不同,留置权作为一种法定担保物权,其全部事项均直接适用 法律的规定,故其相关规则需要在立法上更为清晰和具体地确定。我国《物权法》对留置权做出了 比较完善的规定,但仍存留一些重大问题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和研究。 一、 留置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竞合”及其处理 (一)留置权的双重效力及其立法模式选择 学说上认为,在历史上,留置权源于罗马法上的恶意抗辩与诈欺抗辩之拒绝给付权,即未履行 自己应为给付的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其债务时,如其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则债务人有权行使 上述抗辩权,拒绝履行其债务。近代各国民法延续并发展了罗马法上的相关规则,并形成了“留置 权”制度。更为确切地说,前述罗马法上的恶意抗辩,在近代民法中实际上大体发展成为两项制度: 〔1〕 一个是双务合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另一个是作为债权保全制度的留置权。 但是,各国民法在 留置权制度的设计上,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做法。 留置权的效力实际上可以分为两方面:(1)留置效力,即债权人依法扣留并持续占有债务人的 财产,以此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2)优先受偿效力,即以留置物的价值担保债权的优先实现,债 权人在一定条件下依法有权处分留置物并就其价款优先受偿。对于前述留置权的第一方面的效力, 〔1〕 近江辛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王卫军、房兆融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69·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总第37期) 学说上将之称为留置权的“第一次效力”,而将其前述第二方面的效力称为留置权的“第二次效力”。 很显然,如果法律仅赋予留置权以“留置”效力(即“第一次效力”),则留置权在主要的实际效果 上即与债务人拒绝履行义务(拒绝给付)的抗辩权没有本质区别,尽管此种留置权也具有某种担保 功能,但其并不具有担保物权的性质。这是因为,担保物权最为重要的特征并不在于债权人对债务 人或者第三人的特定财产的实物控制,而在于债权人对担保物的价值的法律控制并有权以之获得其 债权的优先清偿,亦即担保物权在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权。而仅具有留置效力而无优先清偿效力的留 置权,显然不具有担保物权的此种属性。反之,如果在承认留置权的留置效力的同时也承认其优先 权效力(即“第二次效力”),则该种留置权的性质即为典型的担保物权。 就大陆法系各国(地区)民法对留置权所具有的法律效力的设置而言,其主要存在两种立法模式: (1)仅赋予留置权以留置财产(拒绝履行给付)的效力,但不赋予其优先受偿的效力。如在法国民 法上,留置权只是债权人未能受领其给付时,对特定的债务人的财产拒绝交付的一种权利,此种权 〔2〕 利只是一种不完全的、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