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绪论、第一章基因突变PPT.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第一章基因突变PPT

微 生 物 遗 传 学;生物楼424 班用邮箱 boriszhangjie@163.com 密码: 123abcd 教材《现代微生物遗传学》 参考书《微生物遗传学》科学出版社 ;绪 论;一、什么是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二、微生物遗传学发展简史;微生物遗传学的奠基和发展;粗糙脉孢菌中营养缺陷型的发现 和基因原始功能的研究 ;细菌转化因子的化学鉴定;细菌转化因子的化学鉴定;细菌接合和基因重组的发现;细 菌 接 合;抗性突变的研究;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反向遗传学的发展; 基因组学的发展;三、微生物遗传学的主要成就 和研究方法;微生物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越性;微生物遗传学研究方法;第一章 基因突变;核外遗传物质改变(线粒体、质粒的变化);一、突变类型;(一)突变的表现型;(二)染色体畸变;;;;(三)基因突变;;;移码突变及其回复;;;;;;二、基因符号命名规则;二、基因符号命名规则 由同一基因内不同位点的突变所引起的同一表型效应,可用基因符号后面所加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lacA6、lacA23表示lacA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 当染色体上存在缺失时,可用△ 表示,缺失部分放在△ 后的括号中。例如, △ (lac,pro)表示从乳糖发酵基因到脯氨酸基因这一段染色体上发生了突变。 ;人类基因符号命名规则;;三、突变的机制;(一)自发突变; 自发突变的非适应性;波动试验(fluctuation test);波动试验(fluctuation test) 又称彷徨试验、变量试验;涂布试验 ;影印培养(replica plating)试验 ;;结果证明:突变完全是自发地随即地产生的,与环境无关。 环境(噬菌体和链霉素)只起到甄别作用(选择作用)。;影印试验(replica plating);自发突变的机制;碱基的互变异构;;5-甲基胞嘧啶(5-MeC)的变构;突变的热点(hot spot);(二)诱发突变;碱基类似物诱变剂诱变机制;化学诱变剂诱变机制;烷基化试剂诱变机制;脱氨基试剂诱变机制;化学诱变剂诱变机制;射线的诱变机制;紫外线诱变机制; ya 啶类物质诱变机制; 增变基因(mutator gene); 常见的增变基因;四、突变的回复;;回复突变的检测; 回复突变的种类 ;回复突变的种类;抑制突变的类型;;基因内抑制突???;基因间抑制突变;;;;;;无义突变的基因抑制;突变检测系统;Ames test;原理:诱变剂的共性原则,即化学药剂对细菌的诱变率与其对动物的致癌性成正比:超过95%的致癌物质对微生物有诱变作用;而90%以上的非致癌物质对微生物没有诱变作用利用细菌突变来检测环境中存在的致癌物质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方法。可以通过某待测物质对微生物的诱变能力间接判断其致癌能力。该方法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mes教授首先发明,因此又称Ames试验。该试验是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murium)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his-)的回复突变性能来进行的。 取自/wiki/Ames%E8%AF%95%E9%AA%8C;;;;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