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王夫之与明末清初文论.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3章 王夫之与明末清初文论

第23章 王夫之与明末清初文论 王夫之(1619—1692),明清之际思想家。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属湖南)人。王夫之的诗学是明清之际文学批评的重要成果。王夫之的诗学既是对明代诗学流派的总结与反思,同时也对清代的诗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第一节 重倡诗教 王夫之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对诗教的重倡。这是王夫之针对明亡的教训在于教化之不振而立论的,他从深重的兴亡之感来论诗,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在内。 一、“诗道性情”论 王夫之诗教说从总体上说来,是力图兼顾教化与诗情两端。他认为诗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通过情感的熏陶来潜移默化,影响心灵。 二、“诗乐”论 王夫之认为,诗教中的情性还是以传统的礼乐与文章作为内涵,而杜甫之诗越出了这种风教轨道,是儒教之罪人。 第二节 对“兴观群怨”的再释 王夫之的诗学也呈现出内在的矛盾。他看到了诗歌毕竟是用来言志抒情的,是不能简单地用诗教概念全部加以说明的。王夫之对孔子所说的“兴观群怨”很感兴趣,认为它足可以概括诗歌的各种功能与作用,重构他的诗教理论体系。 一、“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对“兴观群怨”的重释之一 二、“本于博 通四达之途,以一性一情周人伦物理之变”——对“兴观群怨”的重释之二 三、“令读者可 以其所感之端委为端委”———对“兴观群怨”的重释之三 四、“兴在有意无意之间,比亦不 容雕刻”———对“兴观群怨”的重释之四 五、“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惟不兴故也”——— 对“兴观群怨”的重释之五 第三节 论情景相生 王夫之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对于情景关系的论述。他对于前人的情景论作出了新的发展。王夫之首先提出情景二者并非对立不可转化的范畴,而是互相包容的。 一、“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情景相生”论之一 他申言情与景的互相依赖关系,同时也承认写景是为了达情,景的表达不可能是主题。 二、“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情景相生”论之二 他认为善言情者必先善写景,而不能作景语者亦无法抒情。他在诗论著作中摘出的范句,大多是即景抒情、兴会神到之句。正是有了兴会神到,景与情才能天衣无缝。 三、“因情因景,自然灵妙”———“情景相生”论之三 王夫之为了说明自然感兴对情景交融的意义,还借用了禅宗的“现量”来比方。 第四节 明清之际的愤激文学观 明清之际天崩地坼的民族危亡,使文人们痛定思痛,抒发胸中感愤,掀起“以悲为美”的创作思潮,打破了“以和为美”的文学观念。 一、贺贻孙的“不平”文学创作论 贺贻孙把不平作为创作的起因,认为风水相鼓荡产生真正的作品。他的这些主张,不仅是对传统的“不平则鸣”思想的发挥,而且浸润着深沉浓郁的国仇家恨。 二、“夫文章,天地之元气也……坌愤激讦,而后至文生焉”———黄宗羲的愤激文学观 黄宗羲认为,文章是天地之气的表现。 三、“凡事做到慷慨淋漓激宕尽情处,便是天地间第一篇绝妙文字”———廖燕的愤激文学观 廖燕认为,感伤乱亡的人往往借登临山水以抒发忧愤,山水所以成为情怀的寄托,就在于它是天地之愤气所积。 【思考题】 1.王夫之的诗学对传统诗学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2.明清之际的愤激诗学的价值何在? * * *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