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医学学院应用教学课件
张 雄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一、建筑垃圾资源化国策与实施现状;;(一)国家政策导向;1、国家层面建筑垃圾资源化出台法规; 2、地方政府出台地方规定;3、政策法规落实状况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北美洲大约1.15亿吨/年建筑垃圾,其中75%被回收利用,有许多建筑商甚至回收建筑垃圾的90%
英国的建筑垃圾中:
16% 用于填埋,
25% 运出工地用于其他地方,
35% 在现场破碎后使用,
18% 破碎后销售到其它地方,
1% 作为有害垃圾处理。
日本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利用废弃混凝土生产再生混凝土,十几年前的产量就超过其全国商品混凝土的1/10。;2、技术规范体系初建;;;;
建筑垃圾主要组成:渣土、砂浆和混凝土、砖瓦、金属、木材、等组成。
废弃的旧民居建筑:砖块、瓦砾约占80%,其余为木料、碎玻璃、石灰、粘土渣等;
废弃的旧工业、楼宇建筑:混凝土块约占50%~60%,其余为金属、砖块、砌块、塑料制品等。
废弃的混凝土道路:混凝土块约占80%~90%。; 根据生成建筑废弃物的建筑活动的性质,国际上通常将其分为五类:
即交通工程废弃物、挖掘工程废弃物、拆卸工程废弃物、清理工程废弃物和扩建翻新工程废弃物。
按照废弃物可再生性和可利用价值则分三类:
(1)可直接利用的材料;
(2)可作为再生材料或可用于回收的材料;
(3)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2、建筑垃圾零废弃高效益、资源化难点;再生粗骨料;(3)低品质建筑垃圾有害杂质组分与资源化难点;;; (1)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粘土杂质负作用
(2)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技术滞后
(3) 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工艺设备技术滞后
;(1)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粘土杂质负作用
1)吸附外加剂、导致工作性差;
2)影响界面粘结力,导致强度低。
;含泥量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影响因素:对外加剂的吸附作用
表现:工作性差、强度低
;(2)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技术滞后
1)标准列出了品质基本指标,未能提供低品质材料应用技术指南;
2)应用技术规程只是传统配合比设计的修正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局限性。
;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
;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2010)
;再生粗骨料类型; 《混凝土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0-2011)
规定了不同级别的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所适用的混凝土类别
规定了再生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性能要求,包括对再生骨料的要求
规定了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结构设计取值原则
给出了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3) 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工艺设备技术滞后
1)缺乏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工艺设备生产线;
2)设备工艺参数受到标准误导脱离应用技术实际;
;1)缺乏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工艺设备生产线
欧美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已经有70年以上的成熟经验。日本和韩国有超过40年以上的经验。国内的一些城市也有10年以上的实践经验。但是迄今为止缺乏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工艺设备生产线。;建筑垃圾产业链模式;;;2)设备工艺参数受到标准误导脱离应用技术实际
A、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品质指标局限性;
B、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技术规程的局限性
;;(1) 产业链规划和高效益产品设计;;;建筑垃圾初级资源化;(2) 建筑垃圾资源化工艺与设备优化;;;
(3)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高效益应用技术与服务平台
;;;1)再生骨料颗粒群特征参数控制
级配、形貌、粗糙度;;;;;(a)不宜沿用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a)传统砼的特点
传统配合比经验源于的四组分砼配合比;
传统砼性能设计:强度、塌落度、抗渗性;
传统砼配合比在生产工艺控制方面比较欠缺;
;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局限性;(b)应采用现代砼配合比设计理念;b)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特点
科学性:以现代混凝土科学理论为核心
水灰比强度理论
矿物外加剂复合胶凝效应
化学外加剂作用机理
主动性:外延至原材料体系优化设计
胶凝材料复合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百度地图-北京市购物中心报告-71页.pdf VIP
- 克莱斯勒-Grand Voyager-产品使用说明书-Grand Voyager(3.6L)-Grand Voyager(3.6L)-2013款大捷龙用户手册(产品使用说明书).pdf
- 居住绿地设计标准.pdf VIP
-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pdf VIP
- 新媒体短视频代运营.pptx VIP
- 人教版(2025)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Happy Holiday单元检测卷(含答案及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doc VIP
- 2025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单元测试试卷.docx VIP
- 企业短视频代运营.pptx VIP
- CJJ_T 294-2019 居住绿地设计标准.docx VIP
- GB55014-2021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