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生绕路与哲学
對於一般的大學生,有些人已經碰到許多十字路口。例如:要唸高職還是高中?要重考還是讀不甚滿意的學校?要先交女友還是先拼學業?這些所謂的「十字路口」,有的父母師長幫我們決定,有的則是在完全搞不清楚的狀況下通過,感受比較不深。等到上大學後情況就不同了,因為你也算半個大人了,許多事等著你自己來決定。就算別人想替你決定,也不見得合你的意。 * * (左上圖)大學畢業後,第一個十字路口即將出現。這個十字路口分別通往:就業、考研究所、當兵(就男生而言)。 (中圖)第二個十字路口。在這裡,你會碰到的問題為:先拼事業?或是先結婚生小孩?要為自己活呢?還是為他人而活? (右上圖)五、六十歲這個十字路口有什麼樣的抉擇?退休、身體老化加遽、缺乏親人照料、經濟規劃不當,他們會開始感受到死亡的陰影、反省自己的生命品質。生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省吃儉用地為別人而活,為何落得老來淒涼?人生到底要怎麼活才算夠本? * 這裡提出物質層面追求的苦,主要是想凸顯出下一張投影片所欲強調對理想追求的苦。當我們在作了抉擇之後,並不意謂我們就能夠達成它們。物質追求已是如此之艱難,何況是將來捉摸不定的理想或目標。 * 以先「當兵」(就業)或「讀研究所」為例,主要考慮到修課學生大都是大二、大三學生。根據自己在課堂上所做的問卷調查,這個人生抉擇為他們最關心的。不論同學們是屬於苦衷一或苦衷二,都會面臨到哲學上所謂的「兩難」(dilemmas),意指一種左右為難、進退維谷的抉擇情境。當我們面臨這樣的情境時,我們會顯得焦慮煩心。雖然我們知道「人生繞路」和「C型人生」的理論,依然無法心平氣和地面對這些抉擇。 * 同上一個抉擇一樣會出現優缺點。同學們會對此抉擇感到困擾,主要原因大都是只想要它的優點而不想面對缺點。長期待在學院裡,一方面習慣了當學生自由自在的生活(相較於出社會後的生活),另一方面被學校這個體制所同化,會變得很難踏出去第一步,最後則會變成「逃避現實」! * 在《莊子》曾提到一個「朝三暮四」的故事。有個人養了一群猴子,猴子肚子餓了吱吱叫,當主人餵養牠們的橡實是「早上三顆下午四顆」時,牠們就很不高興;而改為「早上四顆下午三顆」的餵食方式後,大家都皆大歡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早上先吃四顆或三顆差別並沒有很大,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在意先得好處呢? * 延續上一張投影片的對「先升學?先就業?」的分析,我們會煩惱不知該選擇那一個,主要是兩件事一樣重要,如果是一件重要而另一件不重要,那麼你會毫不猶豫選擇對你比較重要的那一個。以男女朋友之間愛的抉擇為例,當某女選甲男而不選乙男,一定是甲男對她比較重要,而當這位女生同時選甲、乙男時,則會發生一般所謂「劈腿」的情況。就一般人的能力而言,當一個人選擇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目標太多時,常會出現逃避的情況。 * 面對兩件同樣重要的事時,在超出自己時間和能力所能負荷的程度時,我們會對於達成目標前的漫長過程感到不耐煩。如果我們手上有像電影「命運好好玩」(Click)中的命運遙控器,遇到自己不想面對的情境,我們鐵定會很快按下「快轉鍵」來略過可能會出現的過程,直接到達我們所想要的結果。然而,生命的過程是有其連續性,勉強跳過反而讓自己的生命經驗支離破碎,男主角最後終於達到他所想到要的功成名就,卻賠掉其他的生命歷程。 * * * 繞路是個譬喻,指人生的進程有時就像是我們開車上路往某個目的地,明知從甲地到乙地只要直直開就會到,偏偏天不從人願,或是路上塞車,或是車子故障,或是你身體突然不適。你原先認為最近的路,不見得是最近的。以上面的地圖為例,如果要從台南出發去墾丁玩,我們沒有把握那條路線是最快的? 人有理想要追求,也有現實要兼顧。人生的問題,因為「理想」和「現實」的拉踞,變得十分複雜難解。對此,哲學絕不是萬靈丹,而是陪你面對困境和解決問題時的良伴。哲學這位良伴,它會告訴你:如果能夠在同一時間解決兩件問題是最理想的,然而,卻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如果沒辦法達成,是個人能力有限?還是大環境使然?當別人一窩鋒地考研究所時,自己有必要跟著旁人起舞嗎?如果考研究所和就業是將來我遲早會去做的事,而且我也知道要完成這些目標必須不斷累積自己的實力,但只要一想到這些目標未達成,我總是會逃避到遊戲和網路世界之中?我難道只有追求這些目的自由(例如:一定要升學),而沒有不去追求這個目的自由?(亦即:拒絕去追求這個目的之自由,選擇不升學)? * 我們認為,哲學固然與人生有關,又不全然具備指導人生的功能。就今日學科分工精細的趨向來看,哲學真的可以指導人生嗎?人生的問題那麼多,每個人所面對的具體環境又是如此地複雜,哲學真的能勝任這項工作嗎? 因此,在「哲學與人生」這門課中,我們認為哲學最大的功能在於浧清問題,指出可能的選項,最終怎麼選擇,還是要靠學生們自己去做決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