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作物与土壤.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与土壤

第七章 作物與土壤 第一節 土壤環境 土壤與作物關係密切,它提供作物生長的養分、水分、並為養分貯存場所, 並可使植物的根固定。而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理化性,影響作物生長。 一、土壤構造 指土壤中土粒的聚合狀態。土壤的含水量、土壤養分的有效度、及微生物的 活動,均受土壤構造的影響。依農業應用上而言,土壤構造可分為下列三種: 1.單粒構造: 土壤各自分離不相結合的構造,稱為單粒構造,亦稱為原始土粒;不能保持 水分及養分。 2.團粒構造: 為最優良的土壤構造能保持水分與養分,有利耕耘及根群發育。 3.粘壁構造: 土粒粘合成大粒的構造,通常缺乏有機質,可利用耕耘及多施腐植質,石灰 及有機肥料改善。 二、土層 土壤依垂直位置,可分為表土、心土兩層,有些土壤區分明顯,有些則區分 不明顯。 1.表土: 為土壤最上層,富含有機質。 2.心土: 為土壤下層土,組織緻密,含腐植質少,鐵質多,顏色多呈黃褐色。微生物 活動不旺盛。 一般所謂的耕土約15~30 cm 深。在表土深厚的土壤,耕土僅為表土最深層, 耕土亦包括心土的一部分,因此耕土為耕耘所形成的土壤。一般表土深而肥沃的 土壤,作物收穫量較高。 三、土壤性質 1.土壤顏色: 土壤顏色極為複雜,基本上常呈紅色、黑色及白色三種,土壤所呈現各種顏 色全為此三種顏色而成。因腐植質的存在使土壤呈黑色。土壤含多量氧化鐵赤 色。白色土壤含石英、白雲母等礦石含量較多。 2.土壤空氣: 土壤中的空氣與大氣中的空氣組成分不同,含氧量較少,二氧化碳較多,必 須使土壤空氣流通。砂土的空氣最多,腐植土土次之,粘土最差。而含水量多的 土壤,通氣性性較差。 3.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可直接供應植物的水分及養分並維持土溫,採用耕鋤及鎮壓的方法 可調節土壤微管水,並供植物吸收利用。 4.土壤溫度: 顏色愈深的土壤土溫容易上升。砂土土溫較腐植土容易上升。南向傾斜地的 土溫常較北向傾斜地的土溫高。 5.土壤反應: 土壤反應影響土壤中養分的有效性,微生物的活動及植物生理作用。 四、土壤的酸鹼度對土壤的影響: 大多數的土壤之pH值,介於 4.0-8.0 之間,pH 值為6.5時,適於大多數植物生 長。土壤酸鹼度因作物栽培的種類、肥料的施用及土壤中鹽基被雨水淋溶所造成。 1.土壤對酸鹼度反應: 土壤對酸鹼度反應有二種 (1)酸性土: 長期施用酸性肥料、有機質太少、酸性物質分解及作物栽培的種類均能造成 鹽基的流失,土壤酸性主要原因係土壤鹽基被作物吸收後,造成酸根殘留於土壤 中引起。 (2)鹼性土: a.白鹼土: 為氧化鈉、硫酸鈉、硝酸鈉所組成,濃度高時,能使植物脫水乾枯而死。 b.黑鹼土: 為碳酸氫鈉或碳酸鈉所組成,在乾燥水源缺乏的區域,鹼土危害甚大。 2.土壤的酸鹼度對土壤的影響: (1)影響土壤養分的有效性: pH 6~7 對鉀肥有效性最大。pH 8.3~6 鈣離子有效性最高。pH 6.5 時土壤 所含鹽類均屬有效性。 (2)影響土壤微生物活動: pH 5.5 以上有利固氮作用進行。 (3)影響土壤的物理性質: 中性的土壤,土壤膠體呈絮聚作用適於耕作。鹼性土壤的土壤粒子呈絮散作 用為不良土壤結構,與鈣離子有關。土壤被鈣離子飽和時呈絮聚作用。 (4)土壤有毒物質的累積及病蟲害容易發生: 如酸性土壤鐵、鋁成分高。pH大於 5.0時馬鈴薯易得瘡痂病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