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都江堰市金马河大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
都江堰市金马河大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鲤鱼沱大桥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3-1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 量 备 注
1 1/100设计洪水位 m 722.11 P1.0%洪水流量3748 m3/s
2 交通桥面汽车荷载公路-Ⅰ级
3 交通桥面人群荷载 kN/m2 3.5
4 古建筑恒荷载+活荷载 kN/m2 5.0+5.0
5 桥梁全长 m 585
6 桥梁跨度 跨×m 19×30 引桥5x30+主桥14x30
7 公路桥桥面宽度 m 0.35+2.85+1.8+7.0+1.5
+7.0+1.8+2.85+0.35 栏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分隔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栏杆
8 廊桥仿古建筑宽度 m 0.3+26.7+0.3
栏杆+露天休闲平台+栏杆
0.3+3.05+20.6+3.05+0.3
栏杆+走廊+建筑楼面+走廊+栏杆
9 交通桥面设计高程 m 726.55 主桥桥面
10 桥梁上部结构形式预应力砼连续梁+
预应力砼刚构 引桥:C50砼、梁高1.9m
主桥:C50砼、梁高3.0m
11 廊桥仿古建筑结构形式现浇砼框架结构
12 廊桥仿古建筑建筑面积 m2 9290.72 m2 单体一、二、三总计数量
13 廊桥露(平)台面积 m2 5942 m2
14 桥墩形式引桥:圆形排架墩
主桥:圆端形排架墩 引桥:C30Φ1.5m
主桥:C50Φ1.5m
15 基础形式摩擦桩基础 引桥:C30水下砼Φ1.5m
主桥:C40水下砼Φ2.2m 、Φ1.2m
16 桥台形式重力式U型桥台 C25砼
17 桥头广场 m2 960018 桥头配套建筑(地下停车场等) m2 4450
4 备选方案
4.1建设条件
4.1.1水文
4.1.1.1水文气象条件
岷江发源于四川与甘肃接壤的岷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茂县、汶川至都江堰市,经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为内外二江穿越都江堰市区和成都平原,在彭山汇合后,南流至乐山汇集大渡河,转向东南,在宜宾注入长江。外江金马河呈北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河床宽阔,为排洪主通道,河道自然坡降5‰左右;内江经都江堰宝瓶口后分为扬柳河、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通过都江堰市区和成都平原核心区,提供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使成都平原旱涝保收,成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鲤鱼沱大桥所处的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气温年差小,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64.2mm,历年最大降雨量1820.7mm(1937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273.7mm(1981年7月13日),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年总降雨量的70%。
金马河都江堰市区段年平均气温为15.2℃,极端最高气温为37.3℃,极端最低气温为-5.9℃,年平均相对湿度82%,主导风向为NNE,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12.5m/s。
4.1.1.2洪水
岷江发源于四川与甘肃接壤的岷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茂县、汶川至都江堰市,经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为内外二江穿越都江堰市区和成都平原,在彭山汇合后,南流至乐山汇集大渡河,转向东南,在宜宾注入长江。岷江干流全长711km,流域面积135881km2。岷江源头至都江堰市流经的高原和高山峡谷区段为岷江上游,河长341km,流域面积23037km2。外江金马河呈北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河床宽阔,为排洪主通道,河道自然坡降5‰左右;内江经都江堰宝瓶口后分为扬柳河、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通过都江堰市区和成都平原核心区,提供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使成都平原旱涝保收,成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金马河洪水由暴雨形成,汛期为5~10月,枯水期为11月至次年4月,年最大流量多出现在6~9月,洪水过程及特征与洪水发生季节和地区密切相关。6月、9月洪水,一般是岷江上游汶川以上来水为主,都江堰市区上游9km紫坪铺水文站洪水过程多为矮胖的单峰或峰距较大的复峰,涨落平缓,历时较长,紫坪铺水文站洪水一般不大;7、8月洪水,一般是汶川以下区间来水为主,紫坪铺水文站洪水过程历时短,涨落迅速,多呈尖瘦的双峰或多峰型,常形成紫坪铺水文站大洪水,1964、1966、1887、1890年特大历史洪水均属这种类型。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依据都江堰市区上游9km紫坪铺水文站1937~1997年实测洪峰流量资料,加入历史洪水组成不连续系列进行的频率分析计算结果,紫坪铺P0.1%洪水流量7900m3/s、P0.2%洪水流量7250m3/s、P0.5%洪水流量6390m3/s、P1%洪水流量5740m3/s、P2%洪水流量5090m3/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