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doc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三 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 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2.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尾,象形字,本义是尾巴。《说文解字》分析为从尸从毛(篆文毛字倒写),认为是会意字。此处是“岸、边”的意思,为引申义。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英,形声字,从艸,央声。本义是花。这里的“落英”即落花,用的是“英”的本义。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 景,形声字,从日,京声。本义是日光。这里的“景明”即阳光明亮,用的是本义。 惊,形声字,繁体字“驚”从马,敬声。本义是马受惊。这里用于形容波浪,为引申义。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集,会意字,从木从隹。本义是鸟聚集,这里说沙鸥飞落在一起,用的是本义。 锦,形声字,从帛金声。本义是丝织物上的花纹,引申出色彩艳丽义。这里用来形容鱼的色彩艳丽,用的是引申义。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水经注?巫山、巫峡》) 旦,会意字,日在地平线上,本义是早晨。这里的“霜旦”即有霜的早晨,用的是本义。 7.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豪,形声字,从豕,高省声,本义是豪猪。豪猪的毛长而硬,有强横、不好惹等特点,故引申出“有权势的”、“豪奢”的含义。这里的“豪”是豪华奢侈的意思,为引申义。 首,象形字,本义是头。后引申出“开端”、“第一”等含义。这里是首位、第一的意思,为引申义。 8.盖本不足以记斯楼。(汪琬《传是楼记》) 本,指事字,本义是树根部,引申出“本来”、“原来”等含义。这里是本来的意思,为引申义。 七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A)组: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间,参与。引申义。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史记?陈涉起义》) 间,暗地里,秘密地。引申义。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间,缝隙,空隙。本义。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间,小的,偏僻的。引申义。 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传是楼记》) 间,隔些时候。引申义。 6.对曰:“愿少间。”(《史记?淮阴侯列传》) 间,避开别人。引申义。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间,乘间,暗中。引申义。 8.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间,破绽、漏洞,可以乘虚而入的空子。引申义。 9.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间,秘密地,暗地里。引申义。 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间,中间。引申义。 (B)组 1. 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发,派遣。引申义。 2.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发,发放仓粮赈济灾民。引申义。 3.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发,射箭。本义。 4.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四》) 发,启封。引申义。 5. 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发,出发。引申义。 6. 春心莫共花争发。(李商隐《无题》) 发,开放。引申义。 7.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 发,兴起。引申义。 8.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发,发挥。引申义。 9. 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左传?桓公二年》) 发,发扬。引申义。 10.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第三十九章》) 发,震动,爆发。引申义。 八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