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i卷阅读题-腾远教育
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清代词流派概述清代的词坛被誉为词林发展史上的一个“中兴时期”这种说法并不意味着清词只是宋词的简单重复或再现而是以一种经过了时代浸染和词自身蜕变之后的新发展。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词家辈出而又流派纷呈。流派是指具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理论主张以及相同或相似的创——常州词派,这一词派也长达百年之久,但其中堪称大家的词人并不是很多。张惠言是此词派的宗主。
道光咸丰以后的清代词坛,在常州词派以外产生了不少的词作名家,如龚自珍、项鸿祚、谭献等。他们把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纳入到词的创作之中来,就像杜甫的“诗史”一样,创作出了一批堪称是“词史”的作品。还有所谓“清末四大家”的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和况周颐,他们的作品成为清代词坛即将衰落之前的一丝回光返照。
(节选自张毅《词林观止》前言有删改)下列关于清词为“中兴时( )清词是以一种经过了时代浸染和词自身蜕变之后的新发展。清代词坛涌现了大批的词人并且产生了众多的流派。清词的“中兴”说的是再现和恢复了宋词的题材内容及艺术水准。清词是在元、明两个朝代词创作的低迷之后的重新振兴。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一个文学流派的若干作家必须具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理论主张、相同或相似的创作风格以及相同的地域。以纳兰性德为代表的“京华三绝”虽然没有公开结成文学流派但他们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道路是相同的也可以作为一个流派看待。清末四大家”的作品是清词即将衰落D.阳羡词派对清代词风的转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秉承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从“词为艳科”转变为关注民生疾苦、家国之痛从内容的深厚和广博上提升了词的格调。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浙西词派的宗主朱彝尊他的词风格多样不管是写景还是抒情多有足以传世的不朽篇章。龚自珍、项鸿祚、谭献等人的词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可以作为另外一种形式的史书来读所以被称作“词史”。虽然宋词成就斐然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但只有到了清代才把词提到与“经”“史”并驾齐驱的地位。云间词派标举南唐、北宋词标榜天机自然的高浑境界追求典雅婉妍的风格旨趣写出了一大批反映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的佳作。(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分)【注】 唐彦谦,唐末诗人。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这首诗语言朴素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精细传神,试赏析。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法律门前
[奥地利]卡夫卡
法律门前站着一名卫士。一天来了个乡下人,请求卫士放他进法律的门里去。可是卫士回答说,他现在不能允许他这样做。乡下人考虑了一下又问:他等一等是否可以进去呢?
“有可能,”卫士回答,“但现在不成。”
由于法律的大门始终都敞开着,这当儿卫士又退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着腰,往门里瞧。卫士发现了大笑道:“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不过得记住:我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卫士哩。从一座厅堂到另一座厅堂,每一道门前面都站着一个卫士,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就说第三座厅堂前的那位吧,连我都不敢正眼瞧他呐。”
乡下人没料到会碰见这么多困难。人家可是说法律之门人人都可以进,随时都可以进啊,他想。不过,当他现在仔细打量过那位穿皮大衣的卫士,看了看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又长又密又黑的鞑靼人似的胡须以后,他觉得还是等一等,到人家允许他进去时再进去好一些。卫士给他一只小矮凳。让他坐在大门旁边。于是他便坐在那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间他做过多次尝试,请求人家放他进去,搞得卫士也厌烦起来。时不时地,卫士也向他提出些简短的询问,问他的家乡和其他许多情况;不过,这些都是那类大人物提的不关痛痒的问题,临了卫士还是对他讲,他还不能放他进去。乡下人为旅行到这儿来原本是准备了许多东西的,如今可全都花光了;为了讨好卫士,花再多也该啊。那位尽管什么都收了,却对他讲:“我收的目的,仅仅是使你别以为自己有什么礼数不周到。”
许多年来,乡下人差不多一直不停地在观察着这个卫士。他把其他卫士全给忘了;对于他来说,这第一个卫士似乎就是进入法律殿堂的惟一障碍。他诅咒自己机会碰得不巧,头一些年还骂得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到后来人老了,就只能够独自嘟嘟囔囔几句。他甚至变得孩子气起来;在对卫士的多年观察中,他发现这位老兄的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