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八下文言文备课及语基知识
研读最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课堂练习 1、通假字 ⑴ “祇”通 ⑵“食”通 ⑶ “见”通 ⑷“材”通 ⑸ “邪”通 作者简介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明朝“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刘基、高启三人合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勤学的小故事(成语)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 叫“头悬梁,锥刺股 ”)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精巧的构思 精美的语言 骈句整齐 散句灵活 找出文中的散句骈偶句,并说说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这篇散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5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历史渊源 后世影响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欧阳修 作者简介: 欧 阳 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作。 请从文中找出说明“醉翁”由来的语句?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点明文章主线的是哪句话?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此段中有两个成语,请你找出来。 峰回路转; 陆游《游山西村》中与“峰回路转”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什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一下,能否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 ,并用它造个句子。 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 哪位同学知道,根据《鸿门宴》的故事也流传出一个类似这个意思的俗语,叫什么?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学习第二段 1、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 抒情 2、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情——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5)“乐亦无穷”中的“乐”指什么? 指朝暮、四时游玩之乐。 (6)这段中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 “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的真相大白。 1.第三段的段意是什么? 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2.第三段包含几层意思? 1、滁人游 2、太守宴 3、众宾欢 4、太守醉 人的活动: ——滁州人的欢乐图 3.本段有两个成语,请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前呼后应:写文章或做事情考虑周到,前面有伏笔,后面有照应。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5.“太守醉”仅仅指喝醉酒吗? 主要指被美丽的山间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所陶醉。 3.“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小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散文,而这是一首词。黄庭坚浓缩了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基本用原句连缀成篇幅,显示出极高的提炼再创功力,形式上也完全变成了“长短句”。但由于乎是文字游戏,又不出新意,所以读起来未免索然寡味。 满井游记 袁宏道 本文写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与拜谒酬答打交道,这使他深感苦闷,而更使他苦闷的是政见得不到申诉,于是他就寄情大自然,闲暇时就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