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2之光电效应法的测普朗克常量.ppt

大学物理实验2之光电效应法的测普朗克常量.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物理实验2之光电效应法的测普朗克常量

1 历史背景 2 实验目的 3 实验原理 4 实验器材 5 操作步骤和要领 6 思考题 7 拓展性训练 讲授提纲 讲授内容 8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 历史背景 1.1 光的本性之争:光的微粒说 光是由一颗颗像小弹丸一样的机械微粒所组成的粒子流,发光物体接连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发射高速直线飞行的光粒子流,一旦这些光粒子进入人的眼睛,冲击视网膜,就引起了视觉 1. 历史背景 伽桑狄(Pierre Gassendi,1592-1655) 1660年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6) 1675年 成功解释:(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2)光的反射与折射 不能解释:(1)光束的独立传播、(2)光束可绕过障碍物的边缘拐弯传播 代表人物: 1. 历史背景 1.2 光的本性之争:光的波动说 代表人物: 惠更斯认为:光是一种机械波,由发光物体振动引起,依靠一种特殊的叫做“以太”的弹性媒质来传播的现象。 赫兹通过实验证实:证明电磁波确实同光一样,能够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1695) 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1829) 菲涅耳(Augustin-Jean Fresnel,1788-1827) 傅科(Jean-Bernard-Léon Foucault,1819-1868) 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1894) 提出光是“机械波” 完成光的干涉实验,证明光的波动性 完成衍射实验,成功地演示了明暗相间的衍射图样 精确测量光速 证明电磁波和光一样 1. 历史背景 1.3 光的本性之争:光的波粒二象性 波动学说致命威胁: (1)以太不存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2)光电效应 解决之道:光的波粒二象性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光—同时又是波,又是粒子,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 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1892-1987) 物质波理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即和光一样,也具有波动-粒子二象性。 1. 历史背景 1.4 光的粒子性的重新解读: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1894) 赫兹于1887年发现光电效应 莱纳德用实验发现了 光电效应的重要规律 菲利普·莱纳德(Philipp Eduard Anton von Lénárd,1862-1947) 爱因斯坦则提出了正确的理论机制 在赫兹的发射器里有一个火花间隙(spark gap),可以借着制造火花来生成与发射电磁波。在接收器里有一个线圈与一个火花间隙,每当线圈侦测到电磁波,火花间隙就会出现火花。由于火花不很明亮,为了更容易观察到火花,他将整个接收器置入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内。他注意到最大火花长度因此减小。为了理清原因,他将盒子一部分一部分拆掉,发现位于接收器火花与发射器火花之间的不透明板造成了这屏蔽现象。假若改用玻璃来分隔,也会造成这屏蔽现象,而石英则不会。经过用石英棱镜按照波长将光波分解,仔细分析每个波长的光波所表现出的屏蔽行为,他发现是紫外线造成了光电效应。 1. 历史背景 1.5 普朗克常量及其测量 用于计算黑体辐射强度的瑞利-金斯定律在辐射频率趋向于无穷大时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无法吻合的物理史事件。 紫外灾难 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 只有假定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计算的结果才能和试验结果是相符。 ——能量子的概念 h=6.62559×10-34J·s 1. 历史背景 1.5 普朗克常量及其测量 常用测量方法 1. 黑体辐射直接计算法 2. 光电效应法 3. 射线连续谱短波限法 4. X 射线原子游离法 5. X 射线光电效应法 6. 电子衍射法 7. 康普顿波长移位法 8. 电子一正电子对湮没辐射法 9. 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测量法 10. 量子霍尔效应测量法 11. 通电动圈直接测测量法 2. 实验目的 通过测试光电效应基本特性曲线,进一步认识理解光的量子性; 测定五种不同频率的反向截止电压,截止电压与频率的线性关系,求出红限频率; 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方程,求普朗克常数。 2. 实验目的 3. 实验原理 3.1 实验的相关现象和概念 3.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 光电子:逸出的电子。 光电流:光电子由K飞向A,回路中形成光电流。 V G A K + - R E + - 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图 3. 实验原理 3.2 实验规律 V G A K +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