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心理测量与评估研究生
心理测量与评估 the ment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e 一、心理测验的历史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论语? 雍也》记录了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的“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不是指人性,而是指才智,与之相对应的是“上智”和“下愚”。 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上》 明确指出了心理现象进行测量的必要和可能。 刘劭 三国时著的《人物志》一书,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意思是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变化便可推测他的一般心理特点。这是一部论述能力问题的古代专著。 试儿 抓周,又名“试儿”,是在孩子周岁生日时举行的仪式。形式为将笔、墨、算盘、书本、银钱、食品、剪刀等物品置放在孩子面前,看他先抓什么,以此预测其未来的才智贤庸和长大后的职业、贵贱等,多带有取乐性质。 七巧板 清朝后期出现的益智图,可以看作是创造力测验的最早方案之一。七巧板的操作属于典型的发散式思维活动,操作的成果是形象转化。 九连环 我国民间流行的,其设计之巧妙,也可以和现代的魔方、魔棍相媲美。 科举制度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的内容和形式 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 帖经帖经,有如现代诗卷的填空与默写。 策问策问,即议论。 诗赋加试杂文两篇(一诗一赋 经义考生惟朝廷指定的“圣贤书”是遵。 1920测验课 心理测试 1924陆志韦发表了《订正比奈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1936吴天敏修订 1980北师大心理测量课、应用 西方国家心理测验的历史 1.科学心理测验 科学心理测验直接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实验心理学为测验的标准化打下了基础。 2. 心理测验先驱 高尔登是第一个倡导心理测验的人。他于1884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他的这一举动是心理测验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系统地测量个体差异的尝试。 卡特尔189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于《心理》杂志上,这是在心理学文献中首次出现“心理测验”一词。 比内、西蒙 心理测验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诞生。 1905年,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历史上称为“1905量表”。从此,比内-西蒙量表宣告诞生。 1916年出版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这一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为IQ,是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 二、心理测验的特点与种类psychological test 所谓心理测验,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心理测验的种类 (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1.能力测验普通能力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2.成就测验 (学绩测验)3.人格测验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可知、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亦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 (二)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分类 1.文字测验2.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的要求分类1.最高行为测验???主要与认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2.典型行为测验 此种测验要求受测者按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没有正确答案。 (五)按测验的性质分类1.构造性测验在此种测验中,所呈现的刺激和受测者的任务是明确的。2.投射性测验在此种测验中,刺激没有明确意义,问题模糊,对被试的反应也没有明确规定。 三、误差与信度、效度 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1)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2)误差是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结果。 射击靶环 随机误差,又叫可变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此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 例如几个人用同杆秤称同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