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4.1《新文化运动》优质课件.pptxVIP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4.1《新文化运动》优质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右图是《新青年》的封面,你知道这份杂志的创办有怎样的意义吗?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一起学习吧。;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以西方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民主、科学等思想文化批判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和文化; 1916年,《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主要撰稿人。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邀请了许多有新思想的学者到校任教。这样,《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指导思想:;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内容;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鲁 迅; 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不仅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 文,还号召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 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 文学;有一份辞职电文,文言文是这样写的: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 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后期(1919-1921);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者三百余人。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救国的答案。;五四时期的报刊《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意义;积极影响(历史意义): 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这场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动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消极性(前期);现象一: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针对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掀起了一股否定孔子、批判儒学的潮流。 现象二:2005年,以山东曲阜为祭孔主会场,上海、衢州、香港、台北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地同时进行了祭孔活动,组成空前的全球祭孔大典。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百家争鸣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产生于社会变革背景下(百: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新: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时期) 原因:文化碰撞的结果(百:中国境内地域文化相互碰撞;新:中西文化碰撞 参与者和领导者:都是知识分子) 结果: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不同点: 性质:(百:奴隶社会末期兴起的思想大变革运动,代表地产阶级利益;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兴起的宣扬西方思想的运动,反对封建思想,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百:来自中国文化自身,并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新:彻底否定中国的传统封建专制文化,有“全盘西化”的倾向) 百:创造文化,儒家学说、法家学说;  新:传播文化,传播了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 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 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民主与法治 B、民主与科学 C、科学与技术 D、科学与进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所针对的旧思想是( ) A.变法维新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帝国主义思想;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新文??运动的主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