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常是多条引流管共存,而每一条引流管末端放置的位置不同其引流的目的和名称也不同,确保引流管的功能,对监测病人病情,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脑内压(重点) 正常值:成人: 0.69~1.96kpa(70~200mmh20) 儿童: 0.49~0.98kpa(50~100mmh20) (一)引流袋高度(重点) 如伴有脑积水、脑室肿瘤、颅后凹占位病变者,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待颅内压力趋于平衡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先高后低”) e.g.注入尿激酶后早期开放引流管 →先提高(颅内压可能较前升高),再逐渐降低(放液后颅内压下降) →“平稳” (一)引流袋高度(重点) *若血肿破入脑室,在行血肿清除治疗后,有大量脑脊液经血肿腔内穿刺针引流出时,为防止颅内压力过低,需将引流管的最高点放在穿刺点上方15cm处,经此最高点使含陈旧血液的脑脊液流出颅外,以控制颅内压力恒定。————《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临床应用范例》 怎么样判断血肿腔是否与脑室相通? 1、量:↑,〉原始量; 2、性:相对清; 3、CT 硬膜外引流管 E、腰大池持续引流管 置管位置 :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 引流物:脑脊液。 目的:1、引流血性脑脊液 2、颅内感染引流病灶 3、降低颅内压 4、治疗脑脊液漏 并发症:主要有脑膜炎及过量引流引起低颅压。 术前用药:术前30分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 以降低颅内压,预防术中脑疝的发生。 腰大池持续引流管 腰大池持续引流管护理 严格控制流速: 1、≤10滴/min(一般2—5滴/min为宜)。 2、引流袋应高于外耳道水平10~15cm为宜 (低于创口15—20㎝) 3、引流袋置于床下低于脑脊髓平面 4、一般引流液控制在40—350ml/d。 颅内低压综合征头痛的特点是:在抬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给予放低床头及停止、放侵引流速度的处理后,头痛得到缓解 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正确区分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性头痛 预防引流感染 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 做好床头交接班,防止管道脱落或意外拔管。 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有红肿、渗出。 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开关再搬动,防逆流。 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必要时送细菌培养,及时发现并治疗颅内感染。 及时拔管 ?在腰穿持续外引流中,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计数的减少,脑脊液漏的停止,应及时拔除引流管。 ?拔管前先试行夹管24-48小时,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无异常,则可拔出引流管。 ?拔管后除仍注意意识、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拔管后置管部位有脑脊液溢出,给予缝合1针加压包扎,严格卧床。 F、血肿腔引流管 1、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量、颜色性质、定时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袋。 2、注入尿激酶灌注溶凝后夹闭引流管数小时,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血肿腔位置。(同前) 3、出血量较多血肿破入脑室时,会有脑脊液引流出,拔管后如有脑脊液漏出,应通知医生妥为缝合。 YL-1一次性粉碎性锥颅穿刺针 G、囊腔引流管 引流时尽量放低引流袋,注药后夹闭引流管数小时,护理中注意中无菌操作,引流管根据病情、X光检查,逐渐向外退出至拔除。 D、创腔引流管 目的:颅内肿瘤切除后,引流手术残腔内的血性液体和气体,使残腔逐渐闭合,减少局部积液或形成假性囊肿的机会. 创腔引流管护理 (1)术后早期(术后24~48h)引流袋放与头部创腔保持一致 (?使液体在创腔内维持适当的压力,避免脑组织移位;?创腔内积聚的液体可稀释积血而引流,以免形成血肿) (2)术后48h可将引流袋逐渐放低,较快地引流创腔内的液体 (因脑水肿已至高峰期,引流不畅将影响脑组织膨胀,死腔不能消失,局部积液的占位性也可引起颅内高压) (3)引流量:术后早期引流量多时适当抬高 ,引流袋维持正常脑内压为原则 (4)拔管:置管3-4日脑脊液转清即可拔管(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引流管) (5)换袋、记量、观察性质 申香梅. 颅内引流管的护理[J]. 北方药学, 2011, 8(3):122-123 申香梅. 颅内引流管的护理[J]. 北方药学, 2011, 8(3):122-123 * * 脑部引管的护理 小小管道,大大学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