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学]第3章 自由基
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的普遍表达式: 结论:引发速率提高一倍,聚合速率仅提高 倍,双基终 止之故。 高分子化学 3.7 聚合速率 自由基聚合若为引发剂引发: 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平方根、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是引发剂引发的重要特征。 代入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的普遍表达式 高分子化学 3.7 聚合速率 在低转化率下,并采用低活性引发剂时,视引发剂浓度为常数,积分得: 上述动力学方程是在四个假定(链转移不影响速率、等活性理论、聚合度很大、稳态)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稳态假定,只适合于低转化率(<5%)。 高分子化学 3.7 聚合速率 2)与 的偏离 当引发反应与单体浓度有关时: a. f与[M]有关 b. 产生自由基为慢反应 C.引发体系存在诱导反应 高分子化学 3.7 聚合速率 1)与 的偏离——终止方式的改变 当体系粘度增大,双基终止困难时,或当聚合为沉淀聚合时,终止为单基终止(或为部分双基终止)。 单基终止 双基终止和单基终止并存 热引发 正常动力规律: 机理 引发与『M』无关 双基終止 3.7.4 不同引发机理下的聚合速率方程 高分子化学 3.7 聚合速率 :双基终止 :引发与 无关 :引发与 有关 :双基、单基终止兼有 :单基终止 :热引发 综合上述情况,自由基动力学方程; 由此可判断反应机理: n=0.5~1 m=1~1.5 正常规律 高分子化学 3.7 聚合速率 总速率常数 K 与各基元速率常数间的关系: K 与温度T 的关系遵循Arrhenius方程,即 3.7.6 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高分子化学 3.7 聚合速率 Ed:125kJ/mol EP:29kJ/mol Et:17kJ/mol 则有 E=83kJ/mol E为正值:温度升高,速率常数增大 E值越小,聚合速率越大 E值越大,温度对聚合速率影响就越显著 高分子化学 3.7 聚合速率 自动加速效应(auto-acceleration effect) T(时间) ↑ [M] ↓ , [I] ↓ Rp ↑? 加速 3.7.7 凝胶效应和宏观聚合动力学 Rp应↓ 高分子化学 3.7 聚合速率 自动加速现象产生原因——扩散控制 粘度↑ → kt ↓ → Rp加快? 双基终止随粘度增加,终止受到阻碍——扩散控制。 体系粘度随转化率提高后,链段重排受到阻碍,活性末端甚至可能被包埋,双基终止困难,终止速率常数下降,转化率达40~50%时,kt降低可达上百倍,而此时体系粘度还不足以严重妨碍单体扩散,增长速率常数变动不大,因此使kp/kt1/2增加了近7~8倍,活性链寿命延长十多倍,自动加速率显著,分子量也同时迅速增加。 高分子化学 3.7 聚合速率 c10% 流动液体,kt=107, kp=102 c50%时,糖浆状,kt降低可达上百倍,kp/kt1/2增加了近7~8倍,活性链寿命延长十多倍,加速。 c 50% , 粘度↑ ↑,Rp下降。 自动加速和凝胶效应(gel effect) C%↑→ 粘度↑→ 自由基浓度和寿命↑ → kt ↓ → Rp加快→ 自加速。 高分子化学 3.7 聚合速率 3、无机过氧类引发剂 代表物:无机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钾K2S2O8和(NH4)2S2O8,这类引发剂能溶于水,多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 高分子化学 说明:分解产物硫酸根自由基SO4.-既是离子,又是自由基,称为离子自由基。 3.5 引发剂 高分子化学 4、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特点:活化能较低(约40~60kJ/mol),可在较低温度(0~50 ℃)下引发聚合,具有较快的聚合速率。多用于乳液聚合。 (1)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氧化剂:过氧化氢、过硫酸盐、氢过氧化物等; 还原剂:无机还原剂(Fe2+、Cu+、NaHSO3、 NaS2O3等) 有机还原剂(醇、胺、草酸等)。 HO-OH+Fe2+→OH-+HO-+Fe3+ S2O82-+ Fe2+→SO42-+SO4.-+Fe3+ RO-OH+Fe2+→OH-+RO-+Fe3 + 3.5 引发剂 (2)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氧化剂:氢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烷基、过氧化二酰基; 还原剂:叔胺、环烷酸盐、硫醇、有机金属化合物 如BPO与N,N-二甲基苯胺引发体系: 该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7版)钱可强课后习题答案.pdf
- 学堂在线网课《生活英语读写》课后作业单元考核答案.docx VIP
- CCES 02-2004 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pdf VIP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3.pptx
- 学堂在线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2020年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ppt VIP
- 小学法制安全教育课件.ppt VIP
- 《芣苢》《插秧歌》课件.pptx VIP
-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初中地理八上3中国的自然资源优质课金奖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