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学案.docVIP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题概述】 中国古代的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到书法、篆刻、绘画、雕刻,艺术门类齐全,而且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学习目标】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学习重点】 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学习难点】 分析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任务一】归纳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形体的演变,分析每种文字的特点,并说出代表的著名书法家。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了创造文字的漫长历程。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创立或成熟时间 特点 著名书法家 小篆 隶书 ? 楷书 行书 草书 [来源:学科网] 【任务二】阅读下面材料,归纳概括中国画的时代特点,并分别指出代表人物及成就。 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留存至今的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秦汉时期,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与战国帛画的传承关系明显。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画家抓住劝酒情景,细腻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十分传神,堪称工笔重彩画的杰作。 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魏晋时期,上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沦,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晋画家顾恺之不仅留厂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而且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 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这一 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足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人教出版社《必修三》 时期 特点 代表人物及成就 【任务三】概括指出清代戏曲的发展情况以及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材料一〕枫泾镇为江浙连界,商贾丛积。每上巳赛神最盛。筑高台,邀梨园数部,歌舞达旦。? ──董含《蓴乡赘笔》 〔材料二〕内府戏班,子弟最多,袍笏甲胄,及诸装具,皆世所未有,余尝于热河宫见上。上(按弘历)秋狩至热河,蒙古诸王皆觐。中秋前二日为万寿圣节,是以月之六日即演大戏。至十五日止。所演戏率用《西游记》《封神榜》等小说中神仙鬼怪之类,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戏台阔九筵,凡三层。所扮妖魅,自上而下者,自下突出者。甚至两厢楼赤化人居,而跨驼舞马,则庭中亦满焉。有时神鬼毕集,面具千百,无一相肖者。神仙将出,先有道童十二三岁者作队出场,继有十五六岁十七八岁,每队各数十人,长短一律,无分寸参差。…… ?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大戏》 〔材料三〕除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人教出版社《必修三》 据上述材料,概括清代戏曲的发展情况。 〔材料一〕京剧,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报《申报》上,之所以叫京剧,是出于各地观众对于她出自北京的称谓,充分体现了她鲜明的地域特征。 ? 〔材料二〕1790年高朗亭率领三庆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八十诞辰祝寿演出,为北京观众所赞赏,就留在北京。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