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功能(使用).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教育功能(使用)

第二章 教育功能 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功能的概念; 2.理解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3.认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树立科教兴国观念、教育优先发展观念; 4.运用教育的基本原理解释和说明有关教育现象,初步具备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涵义 一、教育功能的涵义 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在内部和外部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或影响。教育的内部作用表现为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外部作用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总的来说,教育功能就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不同于教育目的:后者反映的是“教育应该做什么”,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前者反映的是“教育实际做了什么”,是一种客观的描述。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 二、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三、人的本质观与教育 四、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五、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个体发展的内涵 所谓个体发展通常指人类个体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地变化过程,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二、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一般发展”理论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概念是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且为教育界普遍认同。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又译为“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区分了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 二、潜在的发展水平,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即“最近发展区”。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 最近什么?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什么”? 它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 (二)“一般发展”理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赞科夫提出,他认为所谓一般发展,是指个体以智力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意志、个性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的总体发展。在智力发展中,又是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的。 三、人的本质观与教育 如何认识人的本质 ? 什么是人? 三、人的本质观与教育 1.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观点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人的本原是由物质构成的。 泰利斯认为人的本原是水 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的本原是火 阿纳克西米尼认为人的本原是空气 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的本原是原子 唯心主义观点: 苏格拉底、柏拉图认为人的本原是理念和灵魂 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三、人的本质观与教育 2.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对人性的认识(人性的善恶) 孟子的性善论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荀子的性恶论 “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号利,骨体肤理好愉逸,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 告子认为“人性无分善与不善” “性犹湍水也,决堵东方则东流,决堵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东西也”。 三、人的本质观与教育 董仲舒“性三品说” “圣人之性”不教而善;“中民之性”可以变化,可善可不善;“斗筲之性 ”教也不善 韩愈“性三品说”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 三、人的本质观与教育 3.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对人性的认识(人性的善恶) 夸美纽斯的性善论 人生来就有“学问”“道德”和“信仰”的种子 卢梭的性善论 “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念” 中世纪的“原罪说” 赫尔巴特的性恶论 人生来就有一种“盲目冲动的种子”,“具有不驯服的烈性” 三、人的本质观与教育 4.关于人不同的人性观和本质观,就有不同的教育观 苏格拉底 “灵魂”的本原 认识自我 柏拉图 “理念”的本原 学习只不过是回忆 中世纪 原罪论 拯救灵魂 夸美纽斯 性善论 帮助“种子”萌发 卢梭 性善论 自然主义教育 赫尔巴特 性恶论 “管理、监督、惩罚” 孟子 性善论 求其放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