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1上第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解析版).docVIP

高一历史必修1上第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必修1上第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解析版)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 一、客观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 1.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答案:D A、B两项在题干中显示不出来,来访者不仅有外国记者(友人),而且包括美国的官方代表,排除C项。 2.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东渡黄河 B.北渡长江 C.跨越陇海线 D.挺进大别山 答案:A 当时八路军主力集中在陕甘宁边区,故开赴华北战场需要东渡黄河。 3. 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答案:D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37年”,这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之年。 4.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上述材料来看,“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英国政府。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胜败对比;“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体现出其侵略本质。 5.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答案:C 从题干中的“1919年5月5日”、“北京学界”“游街”等信息可判断该报道讲的是北京学生发动的五四爱国运动;排除A、B两项;D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青岛问题之力争”说明了“争国权”;焚烧曹宅、殴章宗祥说明了运动要“除国贼”,故C项符合题意。 6.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答案:D 口号①是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口号②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期间提出的,口号③是1895年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提出的,口号④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②①。 7.下列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描述准确的是 A圆月高悬的夜晚,伟大文学家屈原投汨罗江而亡 B张骞出使西域时,友人弹奏《阳关三叠》以表达惜别之情 C金田起义发生时,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南昌起义发生时,江淮大地已过了梅雨期 答案:D 屈原投江相传在农历五月初五,不可能是圆月高悬,排除A项;《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王维的诗谱写的名曲,生活在西汉的张骞不可能听到,排除B项;金田起义爆发在1851年初,当时中国刚刚遭受列强侵略,尚未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南昌起义爆发在8月初,当时雨带已移到黄河流域,江淮的梅雨结束,D项正确。 8.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答案:A 从笔记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理由中“①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可以排除 B,因为义和团运动不排斥清政府; “②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排除D,因为北伐战争中没有提出任何的关于近代化的思想主张;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理由中“①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可以排除C,因为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和法令,故不是破坏了生产力,而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提出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