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德育工作感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德育工作感想

爱他们,才能教育他们 ----------2011年德育工作有感 关键词:道德 思想 德育 立足点 工具 信任和接受 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所谓德育,也就是这个“传道”的工作。 康德讲: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道德的力量是强大的,就社会范围而言,它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保证;就个人而言,它是我们葆有高尚人格的保证。道德的力量,在内而不在外;在于感召和觉悟,而不在于外力强制。当然,它可与行政的、法律的各种强制力相结合,但绝不等于强制本身。 我们在德育过程中,是否是过度的强调了强制规范,而偏离了道德教育对人的素质发展的本质性的内在的作用?是否是过度的关注了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而忽略了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基础根基? 强制的力令行禁止,挟雷霆之势,以其迅猛的效力而被追捧。其行倒也果敢酣畅,犹如猛药之于沉疴。可惜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发展中的青年人。纠正行为而不纠正思想,这样的行为纠正是绝没有长效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有些强制难道没有被滥用吗?例如经济处罚,罚款,确也简单易行,屡见实效,以之为辅,尚可,以之为主,谬矣。过于倚重罚款,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道德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三年高中不会显现,却会在将来显现。教育是面向将来、面向社会的。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仅仅是为了一句“你管得住学生,学生怕你”,而把问题留给将来和社会, 这样的教育绝不是真正的教育。 防火墙修的再厚实,墙内的火不灭,总会轰然倒塌。 灭火才是根本。 因此我们说德育工作的实效也是在内而不在外。 这个“内”如何才能达到?学生的思想如何才能触及和撼动? 我们来看看德育工作中的常见的情景: 情景一,“学生不能相信,不要对他客气,他肯定是要跟你装怪。” 装怪的学生有没有?那肯定是有的。但是,一但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首先将学生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上,对学生不假颜色,动辄呵斥,那么他就会发现学生处处都会与他相对。因为学生也会当然地将他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上。师生互不信任,甚至存在对抗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讲对学生思想的触动和教育,岂不是一则冷笑话。 情景二,“说了一遍又一遍,教育了半天一点用都没有。” 语言是最为抽象的,因而纯粹地靠语言说教其力量是微小的。“言传”更要“身教”,有时候说了一遍又一遍不如做一遍。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有没有做到?有没有做的更好?道德的载体是我们的行为,德育也应是以具体的行为来教育。 两个情景,其实是一个问题: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到底在哪里?能触及学生思想的工具到底是什么?可能这才是一名班主任之首要回答的问题。 能触及人心灵的工具只能是心灵。我们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吗?他的困惑、他的思虑、他的憧憬、他的情绪,我们可曾走近? 特别是在普通班级,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在求学和成长过程中过早地贴上了“刺儿头”“烂泥”“麻烦制造者”的标签。挨批评、站办公室、请家长几乎是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全部印象。这样的学生,长期生活在灰色地带,厌弃学习、荣誉、甚至他自己。而教育者如果放弃对他们的教育才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与对教育宗旨的背离。对这样的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有难度的,难度在于他们对教育者的防备意识极强,保护自己的意识很高。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第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接纳。只有他们真正地敞开心扉,信任和接受教育者,德育教育才有可能实现。 信任和接受是相互的、互动的。我们是不是真诚的不假功利的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接受他们、信任他们、爱护他们,这些都将最终决定我们德育工作的效力。 不要轻易地给学生定性;不要随意地用权威打压;不要主观替代学生的感受;不要忽略学生的想法。当我们真心地走近他们,他们也才会真正地走近我们。 一切道德的根基,是爱;让心灵走近心灵的桥梁,也只能是对学生的爱。 爱他们,才能教育他们。 2011-12-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