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教师资合作培养模式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国职教师资合作培养模式探究.DOC

德国职教师资合作培养模式探究 高松申文缙 重庆师范大学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形式多样,除单一机构培养还有合作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师 范学院(PH)和应用科技大学(FH)合作培养、综合型大学(Uni)和应用科技 大学(F11)合作培养两种模式。职教师资合作培养模式具有分工协作、资源共享 的持点,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艦职教师资;合作培养; 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丄?项目“德国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借鉴研究” (2015BS064)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Cooperation Model of Training for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GAO Song SHEN Weniin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training mode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has various forms, includ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Normal College (PH) and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FH) , and the University (Uni) and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FH) . The cooperation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 which is of reference value to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hina. Keyword: german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cooperative training; 一、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历史发展 徳国职教师资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25年之前,属于初 创阶段;第二阶段从1925到1949年,属于探索阶段,该阶段职教师资培养任务 由高校和职教学院承担;第三阶段从1949到1999年,属于学术化阶段,职教师 资培养呈现学术化特点;第四阶段是从1999年德国加入博洛尼亚宣言之后,德 国职教师资培养走向国际化阶段。 1925年之前的德国职教师资培养 伴随着19世纪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精密机械、电气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劳动力 培训的需求。当吋的学徒不仅要在手工作坊中接受师傅的培训,而且还要在星期 口去学校补习普通教育的知识及制图等专业理论,在星期口学校 (Sonntagsschulen)授课的人民学校老师(Volksschullehrer)、牧师和工匠无 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in普通的星期日学校逐渐转变为工业和商业学校, 从而逐渐形成了工业和商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培训。对于工业学校老师的培训可以 追溯到1834年,当年在卡尔斯鲁厄高等技术学校(现卡尔斯鲁厄大学)德国第 一次出现对工业学校老师的知识培训。m对商业学校老师的培训要晚于工业学 校老师的培训,1898年在莱比锡和亚琛幵始培训商业学校的老师。位1此后在巴 登州实施了新的工业技术类教师培养模式,即采用高校工程师培养模式。R120 世纪20年代参照巴登州模式,技术类教师在巴登和符腾堡继续由高校专门培养, 在普鲁士采用研讨班进修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针对那些未受过高等教育的经验 丰富的技术员和在职业教育机构的人民学校教师,采用一年进修(1922年后改 为2年)的方式成为技术老师。位1 在高校和职业教育学院(berufspadagogi schen Instituten)开展职教 教师培养(1925-1949) 相对于普通学校教师的培养,职教师资的学术化培养要晚很多。官方文件显示, 1930年普鲁士职业教育学院开始学术化培养技术类教师。除了普鲁士,巴登、 符腾堡、萨克森、阁林根、布伦什维克和汉堡在20世纪20年代也幵始学术化培 养。M1925至1949年之前德W技术类教师培养在职业教育学院开展,商业类 教师培养在高校进行,当时主要存在三种培养模式:一类是巴登和符腾堡模式, 巴登模式主要针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教师的能力,培训地点 主要在综合技术学校,符腾堡模式在巴登模式基础上进行了学历提升,使高级 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训后获得Diplom学位,培训地点升格到工业学院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