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控制动物性别文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控制动物性别文档

(3)雌核发育的鉴别 鉴别雌核发育的个体,通常以颜色、形状和生化等方面的指标为根据。 目前,还采用细胞学和遗传标记的方法 * * 全雌鱼的培育方法 全雌鲤的培育及生产应用 * 全雄鱼的培育方法 黄颡鱼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同胞雌鱼的生长速度在当年快30%~50%,二龄黄颡鱼雄性比雌性的生长快1~2倍。 * 中文学名: 黄颡鱼 别称:黄腊丁、 嘎鱼、嘎牙子、黄姑、黄颊鱼、黄骨鱼、河龙盾鮠、黄鳍鱼等 二名法: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 鲶形目 Siluriformes 科: 鮠科 Bagridae Bagridae 属: 黄颡鱼属 Pelteobagrus 种:黄颡鱼 P. fulvidraco * 1、黄颡鱼的特征 : 黄颡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也有记为鲿科),黄颡鱼属,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4 种,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 * ①黄颡鱼的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短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比背鳍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臀鳍条21—25,鼻须一半为白色,另一半为黑色。个体较大,最大可达0.75公斤左右。 ②江黄颡鱼的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胸鳍刺比背鳍刺短,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 后缘也有锯齿。个体大,最大可达1公斤左右。 ③岔尾黄颡鱼的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尾鳍深分叉。鼻须全为黑色。个体不大。 ④ 光泽黄颡鱼的特征: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胸鳍刺较背鳍刺稍短。后缘锯齿细小。胸鳍刺前缘光滑, 后缘具锯齿。个体小,常见为8—14厘米。 * 2.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 :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川、湖泊、沟渠 等水域中,喜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营底栖生活,昼伏夜出,但仔鱼在晴天喜在上层集群。杂食性,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体长123-143mm,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 供不应求,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据分析,每100克鱼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1克、脂肪2.1克、碳水化合物2.3克 、钙154毫克、磷504毫克,且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具有消炎、镇痛等疗效。 * 大量的研究人员对YY基因型超雄鱼及其生理雌鱼的生存力和繁殖力存在一定的争议,关于YY超雄鱼及其生理雌鱼是否存活和可育的问题一直以来研究人员比较关注。 存在的问题 YY虹鲥生理雌鱼 YY的斑点叉尾鮰 * 全雄鱼培育流程: 亲鱼培养 人工催产 激素性逆转 黄颡鱼的雌核发育 YY超雄黄颡鱼的产生 全雄鱼 * YY超雄黄颡鱼和全雄黄颡鱼规模化繁育 * 参考文献 楼允东等. 温度在水产动物性别控制中的作用[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17(4). 王玉生等. 冷休克诱导大鳞副泥鳅雄核发育单倍体[J].水产学报, 2014, 2. * * * * * * 朱??洗 细胞学家。浙江临海人。1931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两栖类、鱼类、家蚕等动物卵子成熟、受精等研究 。 1961年使人工雌核发育的雌蟾蜍与雄蟾蜍交配,繁殖出没有外祖父的蟾蜍,证明了单性生殖的高等动物仍保有传代的能力。 * * * 雌核发育鱼类的共同特点 卵子具有与母本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组型。 同种或异种精子进入卵内(激活卵)只起刺激卵子发育的作用,不形成雄性原核和提供遗传物质。 子代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雌核,只具有母本的性状 * * 鱼类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发—通过精子染色体遗传失活和卵子染色体二倍体化实现 1)精子遗传物质的失活 只破坏DNA而非整个细胞,以维持其游动性和穿透卵子 的能力。有时利用异源精子。 ---物理方法:采用物理辐射如γ射线、X射线和紫外线 (暗处操作)等处理精子,使精子的遗传物质失活。 ---化学方法:采用化学物质如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乙烯尿素(Ethyleneurea)和二甲基硫酸(Dimethylsulfate)等 消除精子染色体遗传活性的方法。 ---显微手术法:采用显微操作的方法直接去除受精卵中雄 性原核的方法。 * 卵子

文档评论(0)

alla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