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城市化.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民工的城市化

流行文化对青年农民工城市化历程的影响Background: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国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在没有完成工业化的背景下就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并且随着西方后现代文明随着全球化浪潮涌入中国,中国的流行文化体现不同特点。农村地区——不是流行文化的主要传播地区,远离流行 文化的策源地 ,具有滞后性和区隔性。——农村青少年受教育水平低,购买力低。——被迅猛发展的流行文化远远甩开。城市地区在流行文化中地位上升,成为流行文化策源地的中心——城市成为策源中心,而农村却由于物质条件和环境限制离流行文化越来越远。 最近的两三年里,随着新一代适龄的农村青年开始他们的城市务工之旅。他们不再仅仅为了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到城市打工,而是对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实现方式的选择,这是一种对城市流行文化的认可与推崇。农村青年对源起与城市的流行文化的趋同农村青年の特点:⊙处于对于流行文化最热衷的年龄阶段。⊙老一代农民工的生活经历对他们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是示范作用,他们很可能没有务农经历,他们的生存逻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众传媒,如电视,是农村青年对城市生活有感官上的触及。城市流行文化对青年农民工的影响弥合和消解断裂(一)弥合和消解 青年农民工在城市中或多或少地会被卷入流行文化中,虽然可能只能看到皮毛,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开了眼界”。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流行文化对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文化差距起到弥合作用,流行文化可以成为从精英文化到乡土文化的过渡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和消除城乡之间生活和文化的巨大落差。(二)断裂农民工在流行文化的消费和实践方面是薄弱的,娱乐活动也较为贫乏 例: 在南京市,每月娱乐活动费用为0元的流动人口占578个调查样本的83.4%,而主要休闲方式也集中在看电视或听广播(57.3%)、读书看报(31.7%)、和人聊天(57.3%)等传统休闲方式上。 现代社会的流行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以前卫时尚的高消费为载体的,而以前工业时代的乡土中国为背景的农民工正从事着工业社会的劳动,却面临着后工业社会的消费与文化。在这个意义上,流行文化又成为青年农民工城市化历程的阻碍。高校流行文化王洛忠:在社会诸多类型的文化中,校园文化,尤其是高校文化的氛围是最为宽松的。宽松的校园文化为流行文化的蔓延与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身处校园之中,我们每天都享受流行文化的视听盛宴。青年农民工对于流行文化的反应:例一:陈华(1986年生,2001年开始外出务工至今) 什么活动也没有,就爱坐在那个地方发呆,有时候一坐就是一上午一下午,我就出了发呆、睡觉,就不干什么。例二:李奇(1981年生,1999年外出务工至今) 我的生活几乎就是两点一线,我们的空余时间很少,多数是自己活动活动完了,也就是踢踢球,玩玩滚轴、滑板,看书还行啊,读者、青年文摘什么的。例三:朱燕(1983年生,2000年外出务工至今) 我喜欢打打球、跳跳绳什么的,一个月一两次蹦迪吧,偶尔上网,和朋友聊聊天,一周一两次吧,我上网是在那个食堂学的,那个收钱的小女孩教的。 在流行文化最为发达的的大学校园中,青年农民工~~~⊙对于流行文化极不敏感⊙这样看似微弱的影响对于他们却是不容忽视的⊙可能会诱惑他们采取不正当的方式去追逐流行文化╮(╯▽╰)╭流行文化不仅是中国社会断裂的表现,也在一定意义上加剧了社会断裂。 城市流行文化对青年农民工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流行文化作为城市生活的表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和消解城乡之间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巨大落差;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时间、经济收入的限制,流行文化又在相当程度上阻碍着青年农民工的城市化历程。Thank You!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