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代评李贺诗无理之说的进一步探讨.docVIP

对历代评李贺诗无理之说的进一步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历代评李贺诗无理之说的进一步探讨

對歷代評李賀詩「無理」之說的進一步探討 蔡昱宇 輔大中研所博士班四年級 摘要 李賀,這位被譽為鬼才,惜英年早夭的詩人,在文學史上雖不能與李、杜等大家爭輝,但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卻已在中國詩壇上佔有一定的地位,不僅在中晚唐多人起效其詩風,歷代詩家也不乏模擬學習者。 當然歷代詩評家對李詩的評論不在少數,隨著時代風尚的流變,各有不同的褒貶升沉。杜牧在《李賀集序》中以「世皆曰:『使賀未死,少加以理,奴僕命〈騷〉可也。』」首先提出「無理」之說,此後,「無理」說一直成為後人評價賀詩的焦點。褒貶者各從文學修辭、作者背景和文化價值這三方面為出發點提出他們的見解,本文試圖從此點切入,結合現代詮釋學及接受美學的理論,分析每個評論者對此問題的理解視角,並探求其隱含的動機意義。 關鍵詞 李賀、杜牧、無理說、詮釋學 杜牧無理說所帶出的理解爭議 想對一部作品或一位讀者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直接進入作品的文本去分析解讀它(他),也可以透過不同時代,不同評論者對它(他)的評述,來觀察它(他)被了解、被接受的情形,後者似乎可以分享到更多「文本的意義」。加達默爾(Hans-Georg?Gagamer)說:「文學文本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永遠不會被窮盡,永遠會向人展示新的意義」。因此,研究對李賀詩的各種評論觀點,比研究李賀詩本身更能引發筆者的興趣。歐麗娟先生早先已對李賀詩的歷代評論發表過研究,筆者不敢掠美於前,於是縮小範圍,改以「無理」一說為題,去審視歷代評論家對此題切入的觀點和解讀的策略。 李賀的詩,在其生前早已馳名,一般文學史咸認李賀詩對晚唐詩風有很大的影響,韓愈的門人沈亞之稱:「賀名溢天下,年二十七,官卒奉常,由是後學爭踵賀,相與綴裁其字句以媒取價」,除了晚唐詩人的創作紛紛仿效其體之外,有李商隱為之作〈小傳〉,晚唐五代文人評論李賀者亦不在少數。然而這些評述中,點名李賀創作特色,並做較深入評析的論述,當推杜牧〈李長吉歌詩序〉,而〈序〉文中,又以下面的這段文字,最常被後人徵引、討論,並做為評論李賀的重要依據: 雲煙綿連不足以為其態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國陊殿,梗莽邱壟,不足為其恨怨悲愁也;鯨呿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騷有感怨刺懟,言及君臣理亂,時有以激發人意。乃賀所為,無得有是!賀復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今古未嘗經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補梁庾肩吾宮體謠〉,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賀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賀且未死,少加以理,奴僕命〈騷〉可也。』」 杜牧的這段話,是同時代人對李賀最完備深入的批評,因此歐麗娟對此序的價值,曾作這樣的評述:「杜牧這篇序乃是幫助讀者及評論家了解李賀,並進而評價其整體成就的最早且最充沛的源頭,淵遠流長,沾溉後世獨多且厚,值得再三探索」。 近代創立接受美學的H?R?姚斯(Hans Robert Jauss)以為一個作家或一部作品的價值意義,是通過一代又一代讀者(詮釋者或批評家)的詮釋而被充實豐富,其中最重要也是對作品詮釋最具啟發價值的便是「第一個讀者」,所謂的「第一個讀者」姚斯解釋道: 文學與讀者的關係有美學的,也有歷史的內涵。美學蘊涵存在於這一個事實中:一部作品被讀者首次接受,包括同已經閱讀過的作品進行比較,比較中就對作品審美價值的一種檢驗。其中明顯的歷史蘊涵是:第一個讀者的理解將再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之鏈上被充實和豐富,一部作品的歷史意義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得以確定,它的審美價值也是在這過程中得以證實。。 陳文忠對姚斯的「第一個讀者」有進一步的解釋,他說: 所謂接受史上的『第一讀者』是指以其獨到的見解和精闢的闡釋,為作家作品開創接受史,奠定接受基礎,甚至指引接受方向的那位特殊讀者。 依姚斯、陳文忠的說法,那麼杜牧的這篇序文可稱得上是賀詩在文學批評的「第一讀者」,它使對賀詩的不同見解得以被引發,「無理」的爭議也在其中之一。 審視這段話之所以成為評論李賀者討論的焦點,原因之一是杜牧以具象的比喻,掌握了賀詩整體創作風格的獨特性,這對於後人解讀賀詩有啟悟的作用;再者,認定賀是「騷之苗裔」,將李賀與〈離騷〉的作者屈原相類比,我國傳統一向以《詩》、《騷》為詩歌的源祖,也是詩歌評價的最高依歸,杜牧如此評價李賀,不期然挑起了李賀在文學史定位的問題,此外,傳統批評家非常注意作家與作家之間傳承脈絡的探索,他們自然對這個話題引起興趣。 杜牧雖對賀詩推崇備至,卻也提出「理雖不及」、「少加以理」這樣批判又帶點迴護的說法,這段話中「理」一共出現三次,杜牧所謂「理」,其意含到底是什麼?我們必須先加說明。首先由「理雖不及,辭或過之」一言理與辭是對舉的判知:理是指作品的內容而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