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与水的故事.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癌症与水的故事

癌症與水的故事 文/吳迎春 ‧得癌症,只能怪自己? ‧癌症與台灣污染地圖 ‧吃米也可能致癌 ‧高雄自來水會致癌 ‧癌症非個人可解決的 ‧難以證明的關聯 過去十七年,台灣人民因為癌症死亡的比例增加了一倍。 癌症成為台灣第一大死因。 到底為什麼癌症急速增加? 誰應該為這些不斷增加的癌症負責? 除了每個人少吃點油脂、少抽些菸、少吃檳榔之外, 台灣人民還要注意哪些隱而未見,卻兇狠無比的癌症「殺手」? 五月份,衛生署再度證實,「惡性腫瘤」17年來一直在台灣人民的死因中排名第一。 即使是青年人口,惡性腫瘤的死亡率都已經排名第二,死亡人數遠遠超過排名第三與第四的 因素(自殺、他殺),表示台灣因為癌症死亡的人口年齡越來越輕。 平均每18分鐘,台灣就有一個人死於癌症。每四個死亡的人中,就有一個人會死於癌症。 大家都焦慮地問:「為什麼這些毒瘤世紀末會在台灣快速增長?」 得癌症,只能怪自己? 醫學界紛紛提出各種「個人」應該負責的原因。 為了防癌,專家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多吃蔬果、多運動、少吃油脂、少抽菸、少吃檳榔……。 唯有靠個人改變生活習慣,才能防止細胞突變,長出吞噬我們健康的腫瘤。 這樣的邏輯下,只要聽到有人罹患了「癌症」,大部份人馬上有的反應是:「是不是他(她) 的生活習慣有問題?」是不是吃過多油脂?是不是多抽了點菸?是不是不愛吃蔬果?是不是 缺乏運動? 最近,新的醫學理論更指出,決定癌症的是「命運」和基因。因為,罹患某種癌症的家族史 第 1 頁,共 12 頁【癌症與水的故事】 本文擷取康健雜誌網頁 .tw/cancer4dummies/cancer/water1.htm  穧],常常可以用來推斷自己罹患這種癌症的機率。 但是,越來越多的學者指出,除了「個人」應為自己的癌症負責,另外一個不引人注意、不 能靠「個人」控制的癌症殺手──「污染的環境」,正為台灣這場不斷升高的世紀末腫瘤熱 加溫。 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系主任陳美霞,就批評今天台灣對癌症的歸因,「都太偏重個人了!」 曾經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做過十年研究,在芝加哥大學教過十幾年書,陳美霞指出造成癌 症的原因非常複雜,菸、酒、檳榔等,固然是造成癌症的重要成因,但是環境中越來越多的 「毒物」也是致癌的重要因素。 脂肪是毒物容易儲存的地方,所以專家建議防癌應少吃油脂,但是癌症研究者認為,油脂只 不過是癌症的促成因素(promoter),真正致癌的元兇(initiator)是積存在脂肪內的毒物。 「今天我們吃進太多的有毒物質,油脂僅是致癌過程中的媒介,」陳美霞說明防癌應有的邏 輯優先次序中,不可忘記整治台灣的環境污染:「無論是工業污染、農業污染,製造毒物的 人,要讓他們負起責任來。」 事實上,今天人類世界的環境污染源相當廣泛。內容雖受主流醫學界批評、卻富爆炸性的1997 年新書《失竊的未來》就指出,從農藥(DDT、除草劑等)到塑膠(強化 PVC 水管不斷裂的壬 基苯酚塗劑,會加快癌細胞成長的速度),個人清潔用品用的清潔劑(1980年代晚期,一些 歐洲國家已經禁止使用烷基酚聚乙烯製的清潔用品,但目前仍在世界各國大量使用)到原木 防腐塗劑(五氯酚等),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足以干擾荷爾蒙正常運作的化學毒物。這些化 學毒物不僅影響人類正常的荷爾蒙運作(性荷爾蒙訊號的錯亂、甲狀腺分泌的異常等),更 進一步傷害到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們更容易受癌症病毒的感染。 成功大學腫瘤毒理學專家王應然,研究本土毒物後,發現台灣環境中這類致癌毒物很普遍。 他舉五氯酚為例,雖然環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