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分类及农田主要杂草种类.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除方法 土壤处理: 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在抛栽秧苗后5~7天或插植秧苗后3~5天(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10~15克/亩或10%新得力可湿性粉剂6~10克/亩,抛栽秧苗后7~10天 ) ,用药肥法或药土法施药。施药时田里必须有3~4厘米深的水层,施药后保持水层5~7天。此后按常规管理。 茎叶处理: 亩用25%苯达松水剂250~300毫升;48%苯达松水剂100~150毫升;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30公斤。用喷施法施药,施药前1~2天排掉田水,施药后1~2天复水4~5厘米深并保持水层5~7天,此后按常规管理。 6.猪毛草: 和萤蔺相似,易将两者混淆。但猪毛草杆较细弱,小穗单生或2—3个簇生,下位刚毛4根,长为小坚果倍半或稍长。 这两者多为一年生,产生大量种子,在水稻收割前成熟脱落,多占居中层空间,与水稻争空间和阳光。发生和危害较普遍,但萤蔺分布更为广泛。 2甲4氯和苄嘧确隆有效。 7.飘拂草属: 秆常丛生。聚伞花序,顶生。小穗有少数至多数花,果倒卵形、三棱形或双凸状,表面常有网纹或疣状凸起。 该属有水虱草(日照飘拂草)、面条草(拟二叶飘拂草)、畦畔飘拂草、飘拂草4种,均为水稻田埂边主要杂草,在直播、不太平整的以及灌水少的稻田常成为田中的主要杂草。 8.千金子 别名绣花草、畔茅,幼苗淡绿色;第一叶长2~2.5mm,椭圆形,有明显的叶脉,第二叶长5~6毫米;7~8叶时开始出现分蘖和匍匐茎及不定根。成株秆丛生,上部直立,基部呈屈膝状或匍匐状,高30~90cm,具3~6节,光滑无毛。叶片扁平,长8~25cm,宽3~6mm,先端渐尖;叶鞘无毛,叶舌膜质,多撕裂,具小纤毛。圆锥花序开展,长15~30cm,分枝线形细长;小穗具短柄或近无柄,有小花4~7朵,排列在穗轴的一侧,长2.5~3.5mm,顶端紫红色。颖果长圆形。子实随熟随落入土壤。千金子在5叶期以前与稗草几乎一模一样,叶片光滑无毛,但在叶枕部有膜状叶舌。6叶期以后开始匍匐生长,茎节落地生根,并开始分枝,很快呈丛生状。 危 害 为湿润秋熟旱作物和水稻田的恶性杂草,尤以水改旱时,发生量大,危害严重。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陕西亦有分布和危害。危害水稻、豆类、棉花等多种作物。 发生规律与生物学特性 一年生草本。苗期5~6月,花果期8~11月。种子繁殖,种子发芽需要水分充足,但在长期淹水条件下不能发芽;需要温度较高,因此发生偏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5-6月初出苗,6月中下旬出现高峰;8-11月陆续开花、结果与成熟。随后颖果自穗轴上脱落,或直接入土,或借水流、风力传播,或混杂于收获物中扩散。种子经越冬休眠后萌发。千金子的分蘖力强,而且中后期生长较快,到水稻抽穗后往往高出水稻一头。 防除方法 以封为辅、以杀为主。茎叶处理有效药剂有氰氟草酯(千金)、环苯草酮,后者对于千金子的防效优于氰氟草酯,但对水稻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探索。 雨久花科,水生成沼生草本。叶具平行脉,基部有鞘。花两性,不整齐。花序穗状、总状或圆锥状,从佛焰苞状鞘内抽出。子房3室。蒴果。 三. 雨久花科 1.鸭舌草 雨久花科雨久花属,鸭舌草分布全国,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危害严重,其中又以稻麦连作田,灌排条件好、有稳定灌水水源及施肥水平高特别是速效氮肥施用量大的田块危害较重。鸭舌草喜水、喜肥、耐荫,往往构成群落,成为稻田中后期危害的重要杂草组合。 分布于全国稻区,以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发生和危害最重。 根状茎极短,具柔软须根。茎直立或斜上,高12~35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叶基生或茎生,叶片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由心形、宽卵形、长卵形至披针形,长2~7厘米,宽0.8~5厘米,顶端短突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具弧状脉。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扩大成开裂的鞘。鞘长2~4厘米,顶端有舌状体,长约0.7~1厘米。 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 总状花序,花序在花期直立,果期下弯,花通常3~5朵,或有1~3朵,蓝色。花被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1.5厘米,花梗长到1厘米,雄蕊6枚。蒴果卵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种子多数,长约0.1厘米,灰褐色,具纵条纹。 种子有较长的原生休眠期(2—3个月),早春休眠解除。种子萌发的起点温度为13~15℃,较稗草略高,变温有利于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30℃以上萌发受到抑制。只能浅层萌发,以土层0~1厘米萌发最好,1~2厘米较差,2厘米以下不能萌发。 为稻田发生普遍、危害较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