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登高实用优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读一读 悲凉? 凄清? 一、题解 登高,即登上高处。 (1)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 (2)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 登高风俗的含义:登高饮菊花酒,妇人带茱萸[yú]囊,可除祸;登高,有步步高升,寓意来年更高的意思。 我们课文登高是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登高。 二、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 2、个别朗读诗文; 3、利用文下注释,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我好停顿、语调与感情,体味情感,读出韵味。再齐读。 三、走进诗歌,鉴赏诗文 。 (一)阅读诗文,整体感知 问题(1)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是哪个字? 明确:悲”。 问题(2)诗人为何而悲呢? 明确:常年漂泊,晚年多病,处境艰难。 (二)鉴赏诗文,细细品味 问题(3)中国古代的诗歌大多是由景到情,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写了哪几种意象?每个意象的特点又是什么?表现了语言的什么特点? 明确: 风—急 ,天—高 ,猿—哀,渚—清,沙—白, 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 精 炼 问题(4)前四句,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摹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 描摹出了一幅秋风萧萧,万木凋零,江水滔滔,落叶飘飘,鸟鸣猿哀秋肃临天下的秋景图。 问题(5)古人写诗都讲究练字,下面咱们就从炼字的角度来分析前四句诗,你认为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儿?也就是说这个字写了什么样的景,传了什么样的情,有什么妙处? 明确: (1)风急——首先,秋天本来是个容易刮风的季节,而江边的风要比其他地方的风要大得多,江边高处的风就更大,再加上诗人年老多病,当然会感到秋风特别猛烈,所以,用了一个“急”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季节的特点。其次,这个“急”字,还寄予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秋风本来就是凉的,江边高处的风就会特别凉,所以年老多病的诗人站在江边高岸上当然会感到凉彻透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诗人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 (2)天高——秋的天空是高远的,明澈的。对于心情好的人来说,秋日的天空是令人神清气爽的感觉,对于像杜甫这样一位被家愁国难所困扰,同时又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秋日的天空却显得那么高不可及。所以,一个“高”字就写出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 猿啸哀——猿鸣凄切,有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个“哀”字,不仅写出了猿鸣的特点,也传达出了诗人心中的浓浓哀愁。 渚清——“渚”是江中的小洲,站在高处朝下看,水中的沙洲显得既小又空,在萧瑟的秋风中,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 (3)沙白——“白”是冷色调,与前面的“清”字一起构成一幅苍凉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那种凄凉的情感。 (4)鸟飞回——“回”字写出了鸟在风中吃力地盘旋,让诗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艰难处境,战乱年代,诗人却有家难归,这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5)无边落木萧萧下——此句写山景。“无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纷纷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也不能不让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自己和这黄叶一样,快要结束的短暂的一生,是多么的悲凉啊!这写出了秋景的萧索。 (6)不尽长江滚滚来——此句写江景。“不尽”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永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短暂的人生,在永恒的时间面前越显得短暂。 问题(7)那这些景物描写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明确:清冷,寒凉,凄清,苍凉,萧条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作者写的是秋天衰草凄迷,落叶飘零的萧瑟景观。中国的文人面对梧桐一叶而有天下知秋的遥想,杜甫也不例外。看到眼前的秋景,不禁将心中情与眼前景合二为一了,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我们说这种手法叫做 —— 情景交融。 问题(7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