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 187页【精美医学课件资料】.docxVIP

中医眼科学 187页【精美医学课件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1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眼科学 187页【精美医学课件资料】

《中医眼科学》第一章 绪言第一节 中医眼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第二节 中医眼科学发展简史第二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第一节 眼球第二节 视路第三节 眼附属器第四节 眼的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附] 中西医眼部主要解剖名词对照表第三章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第一节 眼与脏腑的关系??一、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二、五轮学说第二节 眼与气血津液的关系第三节 眼与经络的关系第四章 病因病机第一节 病因第二节 病机第五章 诊断概要第一节 眼科诊法第二节 眼科常用辨证方法??一、五轮辨证??二、辨外障和内障??三、辨内眼病变??四、辨眼部常见症状第六章 治法概要第一节 内治法第二节 外治法第三节 眼科常用中药??一、祛风药??二、清热药??三、祛湿药??四、化痰药??五、平肝熄风药??六、温里药??七、开窍药??九、止血药??八、理气药??十、活血祛瘀药??十一、补益药??十二、退翳障药??十三、眼科常用外用中药第四节 针灸疗法??一、体针常用穴位??二、耳针常用穴位第七章 眼病的护理与预防第一节 眼病的护理第二节 眼病的预防第八章 胞睑疾病第一节 针眼第二节 胞生痰核第三节 沙眼[附] 沙眼的病因、诊断第四节 睑弦赤烂第五节 风赤疮痰第六节 上胞下垂第七节 胞轮振跳第八节 睑内结石第九章 两眦疾病第一节 冷泪症第二节 漏睛第三节 漏睛疮第十章 白睛疾病第一节 暴风客热[附] 脓漏眼第二节 天行赤眼[附] 天行赤眼暴翳第三节 金疳(缺)[附] 风轮赤豆第四节 火疳[附]白睛青蓝第五节 白涩症第六节 时复症第七节 赤脉传睛第八节 胬肉攀睛第九节 白睛溢血第十一章 黑睛疾病第一节 聚星障第二节 花翳白陷[附] 蟹睛症第三节 凝脂翳[附] 黄液上冲第四节 混睛障第五节 宿翳第十二章 瞳神疾病第一节 瞳神紧小第二节 绿风内障第三节 青风内障第四节 圆翳内障[附] 胎患内障[附] 惊震内障第五节 云雾移睛第六节 暴盲第七节 视瞻昏渺第八节 高风内障第九节 青盲第十三章 眼外伤第一节 异物眯目第二节 撞击伤目第三节 真睛破损第四节 化学性眼外伤第五节 电旋旋旋旋光性眼炎第十四章 其他眼病第一节 风牵偏视第二节 近视第三节 远视[附] 老花眼[附] 肝劳第四节 突起睛高第五节 疳积上目第一节 中医眼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眼为视觉器官。人类感知外界环境各种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眼的视觉功能来完成的,故眼为人体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中医眼科学是研究眼的生理、病理和眼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辨证、治疗与预防的专门学科。它的任务是防治眼病,维护人体视觉器官的健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中医眼科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眼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并能对一些急重眼病作初步的处理。眼居头面局部。由于它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特殊,中医眼科诊断、治疗具有本学科的特点。同时,眼又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通过经络与全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体内脏腑经络的功能正常与否,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因此,眼科的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体系是建立在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与中医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密切相关。所以,中医眼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眼科学在每一个时期的成长和进步也是对中医学术与技术的丰富和发展。第二节 中医眼科学发展简史中医眼科,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虽然它的发展历史是连贯的,但从发展状况与学术特点来看,大体又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时期、奠基时期、独立发展时期、兴盛时期、衰落与复兴时期等。一、萌芽时期(上古一南北朝)中医眼科的萌芽时期远在上古,经历了我国历史上商、周、秦、汉诸代。这一时期,我们的祖先通过一段漫长而原始的、一症一药、对症治疗眼疾的年代之后,开始向着探索眼的解剖结构、生理病理,乃至辨证论治的方向进步。自从有文字出现以后,有关眼病的医药知识逐渐有了记载。不过,最初多散见于各种书籍文献之中。以后,随着《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医药专书的出现,有关眼与眼病的知识,在医药书籍中开始有了比较集中的记载和论述。如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目”、“疾目”等记载。至春秋时期,《诗经》和《书经》等又有目盲的记载,并根据其症状不同,分别采用“瞽”、“蒙”、“瞍”等词加以区分。先秦时代的《山海经》中,汜载了100余种药物,其中已有7种可以防治眼病。又据《史记·扁鹊列传》所载,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到周都洛阳时,就曾大量医治老年人的耳、眼疾病,因而扁鹊可算是我国最早从事五官科的医生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眼的解剖生理,眼病的病因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