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1绪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风]1绪论

概论 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数控机床 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数控机床 1965年的第三代——集成电路数控机床 1970年的第四代——小型计算机数控机床 1974年的第五代——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 1990年的第六代——基于PC的数控机床 硬件数控阶段 软件数控阶段 概论 1.3.2 我国数控机床发展情况 1958年,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代号为101的三坐标铣床诞生于清华大学。 概论 2002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出口贸易统计 34.6 263.9 金额 (百万$) 1453.7 2074.7 金额 (百万$) -3.24 13.85 金额 数量 31.63 26.60 金额 数量 与上年比较(%) 数量 (千台) 与上年比较(%) 数量 (千台) 41.16 3.10 38.37 18.28 其中数控机床 22.22 5506.58 24.29 75.96 金属切削机床合计 出口 进口 概论 -25% 660 495 日本 -22% 781 612 英国 -22% 845 661 中国台湾 -5% 739 704 加拿大 -34% 1188 781 法国 -15% 931 790 韩国 -22% 1227 957 意大利 -14% 2269 1960 德国 -32% 3411 2327 美国 31% 2406 3151 中国 同比 2001年 2002年 国家(地区) 2002年世界机床进口前十名 (百万美元) 2002年世界机床出口前十名 (百万美元) -30% 564 414 比利时 -16% 486 429 法国 5% 476 501 西班牙 -28% 708 514 英国 -11% 1034 915 美国 8% 1363 1438 中国台湾 -20% 1756 1476 瑞士 -12% 1942 1801 意大利 -26% 4797 3443 日本 -14% 4288 3882 德国 同比 2001年 2002年 国家(地区) 概论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中低档数控机床为主的产业体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华中数控 国产五轴加工中心 概论 1.3.3 数控机床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高速、高效、高精度 1)加工高速化 高速CPU芯片 主轴高速化,采用电主轴 采用全数字交流伺服 机床动、静态性能的改善 在分辨率为1μm时,快进速度 达240m/min 加速度达2g 主轴转速已达200,000rpm 换刀速度少于1s 概论 高速、高效、高精度 2)加工高精度化 提高机械的制造和装配精度; 采用高速插补技术采用高分辨率位置检测装置,(日本交流伺服电机已装有检测精度能达到0.01μm/脉冲的位置检测器) 位置伺服系统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等方法 采用反向间隙补偿、丝杆螺距误差补偿和刀具误差补偿等技术 设备的热变形误差补偿和空间误差的综合补偿技术。可将加工误差减少60%~80%。 FANUC ROBODILL 概论 控制智能化 加工过程自适应控制技术:通过监测主轴和进给电机的功率、电流、电压等信息,辩识出刀具的受力、磨损以及破损状态,机床加工的稳定性状态;并实时修调加工参数(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加工指令,使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以及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将零件加工的一般规律、特殊工艺经验,用现代智能方法,构造基于专家系统或基于模型的“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获得优化的加工参数,提高编程效率和加工工艺水平,缩短生产准备时间。使加工系统始终处于较合理和较经济的工作状态。 智能化交流伺服驱动装置:自动识别负载、自动调整控制参数,包括智能主轴和智能化进给伺服装置,使驱动系统获得最佳运行。 智能故障诊断与自修复技术 概论 加工网络化 支持网络通讯协议,既满足单机DNC需要,又能满足FMC、FMS、CIMS、敏捷制造对基层设备集成要求。 网络资源共享。 数控系统网络化是先进制造模式的要求,数控机床作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有助于解决自动化孤岛问题。 数控机床的远程(网络)控制。 数控机床故障的远程(网络)诊断。 数控机床的远程(网络)培训与教学(网络数控 ) 网络通讯协议:德国Intrtamat的SERCOS、美国DELTATAU的Mcro-Link、日本FANUC的FSSB和SERVO-Link、日本三菱的Tro-Link,还有ARCNET、CAN Bus、Profibus、USB、IEEE1394,以及SIMENS最新的ProfiNET等。 概论 数控系统的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