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快乐人生教学教材演示幻灯片.pptVIP

健康心理快乐人生教学教材演示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心理健康应对策略之五 学说三句话: “算了!”即指对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 “不要紧!” 即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对自己说:“不要紧”!。 ??? “会过去的!” 不管雨下得多么大,都会停,要对天晴充满信心,天不会总阴,自然界是这样,生活也是样。 ?? 心理健康应对策略之六 学会“三乐”“三不要”: ??? “三乐”: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要学会多助人。知足常乐,不是满足而是珍惜。当自己处于逆境中时更要学会自得其乐。 “三不要”: 一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许多人不怕苦,重担压不垮,困难吓不倒,但受不起委屈和冤枉。其实这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当自己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待遇后,也冤枉别人或不公正地对待别人。事实上当你伤害别人时,自己会再次受到伤害。 三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 心理健康应对策略之七 学做三件事: ?? 一学会关门。关紧昨天和明天这两扇门,过好每一个今天,每一个今天过得好,就是一辈子过得好。就是要活在当下。 * ?? 二学会计算。 计算自己的幸福和计算自己做对的事情。计算幸福会使自己越幸福,计算做对的事会使自己越有信心。* 三学会放弃。汉语中有一个词,这就是 “舍得”。“舍”在先,“得”在后。有“舍”才有“得”, 或者说是“舍”了一定会“得”,不肯舍或样样都想得 的人必将事与愿违或一无所获。 ◎心理健康应对策略之八 常怀感恩心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 心理健康应对策略之九 宣泄 在适当的时候 在适当的地点 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 踢球 唱歌 看比赛 听音乐 聊天… 心理健康应对策略之十 幽默 能开玩笑也开得起玩笑 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法 《疏导心理疗法》鲁龙光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医科大学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提出。 所谓心理疏导疗法,简单地说,就是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心身健康的治疗方法。 积极预防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并不是无缘无故形成的,它与一个人消极的生活态度、错误的认知方式、不良的个性特征、脆弱的心理素质、过强的心理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心理持久地处于紧张、焦虑、冲突或压抑状态,是导致大脑功能紊乱的结果。 心理障碍并不可怕, 它不仅能够治愈, 而且可以预防 。 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形象地比喻为一棵树。心理障碍这棵树是怎么长成的呢?心理疏导疗法分析了它的成长过程。 心身疾病的预防 一个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生存,要确保一生健康是不容易的事。这有赖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因素。 如何把握有利于自己的健康因素,是摆在现代人生活面前的课题,最关键的是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 生理的疾病能靠辅助检查确诊, 人的“心理”也能检查(测量)吗? 心理健康的测量 总体心理健康的测评: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人格测评: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16PF); 能力测评: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情绪与行为测评: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SAS,SDS); 社会应激于应对测评:生活事件量表(LES); 社会支持测评:社会支持问卷(SSQ)。 心理问题的辨别 辨别“病”与非“病”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 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自知力 主动求治 辨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心理冲突的性质(一) 心理冲突的常形——心理问题 现实意义——失业、离婚、疾病等 心理生理障碍——进食、睡眠、性功能 例:李钢,男,45岁,个体经营者。与妻子感情不和多年,近来争吵频繁,愈演愈烈,有意与之离婚,又怕亲戚朋友说自己有了钱就抛弃糟糠之妻。左右为难,烦躁郁闷,食欲减退,失眠多梦。 常见的不良心理 自卑心理 猜疑心理 嫉妒心理 虚荣心理 逆反心理 空虚心理 完美主义心理 报复心理 辨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心理冲突的性质(二) 心理冲突的变形——神经症 与现实处境无关——一般人不屑一顾的小事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心慌、气短、头晕、麻木以及内脏功能障碍等等 例:李女士,42岁,工人。从小就特别害怕那些和“死”沾边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