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的困局
一个富二代眼中的中国制造业
中国经济要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必须做出调整,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不可持续,所以升级换代是不少官员和学者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但是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企业主,他们的感受又如何呢?有多少人又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问题呢? 实事求是地讲,来自长三角、珠三角中小企业的信息表明,上下脱节,鸡同鸭讲,不但成为我们清谈的误区,甚至有可能误导决策。2008年之后去过东莞和温州的人就能理解2012年GDP的增速下滑是必然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作为制造业根本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冲击是巨大的,不但有原材料价格上升,人力资本上升带来的利润空间挤压,甚至还有因为城镇化农转非而带来的就业观念转变,民工荒正在成为刘易斯拐点之后的正常现象,这些因素决策层不能不考虑,如何确保制造业这个中国经济的根本在国际竞争中拥有长期的优势地位是回避不了的一道大题目。 转在这里的文章,出自长三角一个企业主的第二代,可能都算不上富二代,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这样的企业基本上是在为生存而努力而拼搏,那点营收在交了税,付了工钱之后也就所剩无几,都为社会做了贡献。从他们的内心讲,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子承父业的,即便无可奈何接过了父辈的事业,目前企业的生存环境也让他们萌生退意,或许作者并不具备代表性,权作我们的参考吧。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根本,美国都在重振制造业,更何况我们?根本不能丢。 看到有朋友说广州的企业在微利的情况下关厂,深有感触,这里我也说一下我们的情况。 工厂由我父母在1994年创立,地处长三角一个经济水平极高的城市。主营业务是机械加工。 1994年创办的时候固定资产约在两百万元左右,没有自己的厂房,但这个行业的机械价值很高,200多万元几乎都是机械价格。 父亲以前就是国企副厂长,业务能力极强。从1994年建厂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长率。2006年企业达到发展高峰期,规模为150人,年营业额2500万元,毛利润在30%左右。 那个时候父亲有了产品线更新换代的意识,开始积攒资金准备更新生产线。一条进口的自动线大约需要1000万元左右。当时空余资金大约有500万元左右,原本考虑在2007或2008年上自动线。 2006年的时候当地政府对工业园区重新规划,需要我们搬厂房。当时江浙各地都在争相新建工业园区,然而县镇财政缺乏足够的资金,所以他们就采取了一些今天看来十分不当的策略: 政府要求当地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园区,然而工业园区里是毛坯厂房,既不符合工业厂房的标准,更无任何装修。地方政府当时承诺,各厂以租赁的形式搬入新厂区,自己支付厂房改建和办公区装修费用。几十家企业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迁入工业区,搬厂,厂房改建装修,父亲耗去了大约500万元资金。原先十几年的积累几乎化为乌有,更新生产线计划无限期搁置。 2006年时通胀已经加剧,原材料价格大规模上涨,广东地区的民工荒首现长三角。父亲当时为了留住工人,2006年给工人平均加了10%的工资。2007年开春,我们直接雇了大巴到安徽和盐城接工人回来上班。那时厂里一线工人月平均工资为1200元,包吃住。 2007年钢材(3750,-86.00,-2.24%)和工业用油价格上涨,毛利润下降了10个点。父亲开始着急。他把剩余的资金投入了当时疯涨的股市,想赚一部分钱,再贷款更新生产线。从行业形势来分析,更新生产线势在必行。结果遭遇2007年A股惨跌。通过股市盈利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2008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我们厂的主要客户,日本方面的订单量急剧下滑。父亲意识到工厂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局了,开始采取裁员措施。2008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2009年的时候有新闻说浙江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倒闭潮。我们原先的供货方,浙江的微型企业,纷纷停摆。 2010年的时候工人工资继续疯涨,普通一线工人月薪2000元都留不住。食堂里烧饭的阿姨,每天工作4个小时,给1500元还嫌少。但当地在进行大规模拆迁,很多原先两三层楼的房子都换到三四套房。当地的工人在拆迁后一下子就坐拥了好几套房产,卖掉一套变现都有五六十万元。区区一两千的工资他们已经不放在眼里。这大概也算是房地产行业对实体行业的一个另类冲击吧。 2010年传闻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辅助,可是只闻打雷,不见下雨。贷款标准一样很高。2010年民间借贷开始流行,我们接触了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年利率几乎都在40%以上。民营实体行业很难有这样的利润率。我不知道都是什么样的企业在向他们贷款,但是我们这样的肯定不行。 2010年的时候账面出现亏损,这是开厂16年来的第一次。 做机械企业的可能知道,这个行业资金充沛率要求极高。拿到一个订单,人家什么都还没付,就需要垫原材料费,各种原材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