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学关系与教师管教138KB
李允傑/行政中立的理論與實踐 講 座 簡 歷 現職: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暨科技法律研究所 特聘教授兼系主任及所長 教育部法規委員 教育部人權諮詢委員 台南市政府法規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南市政府教育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南市政府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學歷: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律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 壹、前言 法治國家的在學關係,是指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法律關係,可以建構出法治國家的學校成員關係。 貳、在學關係與特別權力關係 一、特別權力關係的意義 基於特別權力關係成立 基礎的法律,或因為相 對人的同意,在特別權 力關係的支配範圍所 及,即具有放棄行使其 基本權,甚至對特別權 力主體概括地授與支配 權。 二、特別權力關係的解構 三、特別權力關係對在學關係的影響及其問題 四、在學關係的現代意義 四、在學關係的現代意義 參、在學關係作為法律關係 一、法律保留原則的適用 二、學校教育的規劃及義務 三、學生、父母與教師的保障 三、學生、父母與教師的保障 四、司法救濟的權利保護 一、大法官釋字第382號解釋 一、大法官釋字第382號解釋 一、大法官釋字第382號解釋 一、大法官釋字第382號解釋 二、現行教師管教的問題 二、現行教師管教的問題 二、現行教師管教的問題 敬請指教 * 許育典 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暨科技法律研究所 特聘教授兼系主任及所長 在學關係與教師管教 在學關係 與特別權力關係 前言 思考結構 在學關係 作為法律關係 學生權利與 教師管教 結論 如何建構?我們認為應以學生及教師為思考的核 心,從特別權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演變,釐清在 學關係的適用問題:法律保留原則的適用,學校 的權利與義務,學生、父母與教師的權利保障, 以及司法救濟的權利保護。 以下,我們將從在學關係尋找教師管教的界線。 一、特別權力關係的意義 二、特別權力關係的解構 三、特別權力關係對在學關係的影響 及其問題 四、在學關係的現代意義 基礎關係 經營關係 Ule特別權力關係 X 法律保留 權利救濟 V 法律保留 權利救濟 但是 自由民主法治的 憲政國家 任何人 都是基本權的主體 國家與人民的關係: 不應再有 「特別」與「一般」之區分 重要性理論 對特別權力關係 產生影響 不再區分 『基礎關係』 及『經營關係』 凡影響人民基本權利 實現的重要事項, 無論為干涉行政或給付 行政,皆須由立法者 以法律規定之。 傳統上: 在學關係被歸類為 特別權力關係 阻礙學校法制化、 侵犯學生基本權、 扭曲在學關係本質 重要性理論 凡涉及 影響學生基本權實現的 重要事項, 應遵守法律保留原則。 即便屬 經營關係 一方面,透過憲法形塑在學關係的法規範基礎, 其基礎在於學生及其父母的基本權保障,以及對 國家學校高權的合法性監督。而在憲法實踐上的 具體法律形塑,在於教育基本法以及其他相關規 定。教育行政機關應實踐憲法與教育基本法的客 觀法誡命,藉由頒佈授權命令與行政規則,形塑 具體的法律在學關係。 另一方面,則是經由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的解構, 對在學關係的行政法學說與實務進行修正。我國 目前通說認為:在學關係教育事項的處置,如果 涉及組成份子基本權利,且具有重要影響,立法 者必須以法律加以規定;或在法律的授權之下, 交由教育行政權決定。 一、法律保留原則的適用 二、學校教育的規劃及義務 三、學生、父母與教師的保障 四、司法救濟的權利保護 德國實務基於重要性理論,認為重要性事項須以 法律或授權命令定之。我國在釋字第380號解釋中 亦採納,揭示非經法律授權不得侵犯學生的基本 權利。因此在在學關係中,涉及學生、父母及教 師基本權的重要事項,須適用法律保留原則。 此外,在確定國家教育高權是否受法律保留原則 拘束的判斷上,學生基本權本身的規定與內涵固然是首要的考量,但教學自由與教師專業自主權亦須考量;此兩者間的緊張關係,須藉由列明學生、教師、父母間的重要權利與義務加以解決。 為使學校能發揮教育功能,解決前述學生、父母與教師的衝突與緊張關係,學校必須遵守法治國原則的內涵,尤其是其中的比例原則。而父母教育權也會對學校產生限制,即學校相關措施的形成,應該透過學生及父母自由意志的共同參與而決定。 基於憲法規定,學生為教育基本權的主體,父母 與教師僅是學生尚未具備成熟理性時,為保障教 育基本權實現的參與者。所以,父母教育權或教 師的專業自主權受到保障,其目的在於實現學生 的教育基本權。 就父母教育的權而言,父母僅是作為子女的代言 人,不得強迫其子女成為其所希望之人格。基於 憲法上賦予父母的教育權,國家對於父母的教育 計畫應保持開放的態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