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新课件
听朗诵 正音:见绿色通道 朗读课文,思考: 文章写了哪些秋景?简单概括每一幅秋景图。 理清文章思路 忆 绘 恋 作者要“饱尝的故都的秋味”指什么?(请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清” “静” “悲凉”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眼 探究: 五幅秋景图是如何体现北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 庭院清秋图 牵牛花“蓝”“白” ——清 驯鸽的飞声——静 静对着牵牛花的蓝朵 秋槐落蕊图 秋槐落蕊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细腻、清闲、落寞、深沉 ——清、静、悲凉 秋蝉残鸣图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静 ——悲凉 秋雨话凉图 灰沉沉——清、悲凉 息列索落的雨声 (噼里啪啦的雨声)、 缓慢悠闲的人声 (高亢激昂的人声) ——静 秋果奇景图 淡绿微黄 ——清 这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秋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生活很遥远。郁达夫只是凭借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描写平常人家、平常之处的秋景,小处着笔,更能体现出故都秋色的深入人心。 这些景致都是风景名胜,自然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而作者要表现的是一种“清”、“静”、“悲凉”的氛围,这种氛围同时也是他个人主观情感的体现。 具体探讨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第二,跟作家抑郁善感的个人气质有关。郁达夫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域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 第三,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探究:本文是写景散文,为什么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12段)? 议论层次:人皆感秋——中国文人尤甚 ——非到北方不可 作者似乎要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题目暗合。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一笔,纵横议论,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 总结写景技巧 形象的色彩运用(冷色调)。 以动衬静(以声音的动态反衬气氛的安静) 观察角度的变换(俯视仰望相结合)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牛刀小试: 另作一首诗或词,要求换成《故都的秋》里面的景物。 新《天净沙·秋思》 闲屋浓茶小院 漏光蝉声碧天 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落地 落寞人在故都 (刘明) *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故都的秋 庭院清秋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 秋 思 考: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可是作者为何不描写这些地方的秋景呢? 写作背景补充 郁达夫是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他从上海移居杭州, 1934年7月,他“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当时的中国,连年内战,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留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 青天飞鸽秋草 落蕊树影鸣蝉 凉风斜桥闲人 秋雨扫过 悲凉人盼秋景 (林羽彤)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