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内涵现代意义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精神内涵现代意义论文

《大学》的精神内涵与现代意义 摘要:《大学》是儒家《四书》之一,作为古典名著,它的精神内涵是及其丰富的。本文从《大学》的“三纲八目”入手,解释了“三纲”和“八目”的具体内涵,并讲述在新的时代里,我们应当如何解读《大学》,或者说《大学》给予我们现实生活怎样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精神内涵;三纲;八目 ;现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10-0004-01 《大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大学》所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尽管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光辉仍然透过历史的迷雾照射着我们的生活,给予后人颇多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大学》包含丰富的儒家思想,提出了“三纲八目”。“三纲八目”既有修身的道理,也有治人的道理,以修身为本,而达到“至善”的最高标准和境界。  1.三纲 《大学》的三大纲领,即在开篇中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1 明明德。“明明德”是《大学》的第一个纲领。“明明德”,从字面上看,前后两个“明”意义不同。前一个“明”为动词,意为使……彰明、显明,第二个“明”为形容词,意为光明的、美好的。“德”是指人人生来就具有的德行、品德和修养。因此,“明明德”意为彰显人人生来都具有的光明的德行。彰显的原因在于,人从出生之后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各种思想的侵扰和影响,这些来自社会或个人的思想像虫子一样侵蚀着人心,使人心受到污染,所以去除现实污染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应了孟子的“性善”说。这种彰显内心光明德行的思想并非诞生于孔子这里,而是在孔子之前就早有萌芽。 1.2 亲民。对于“亲民”的字面意义,古人有不同的看法。孔颖达在《礼记疏》中将“亲民”解释为“亲爱于民”。这样“亲民”就是亲近、热爱和爱护他人和人民大众的意思。这不仅是对统治者的要求,也是对人民大众的期望,因为民众之间也需要相亲相爱、互相扶持和帮助。不管是统治者亦或是人民大众,在“明明德”即彰显自己内心美好的德行之后,要学会将达到“明明德”的途径和方法,用语言和行为传授或影响他人,使人人都做到“明明德”,最终每个人都能得到幸福。 “亲民”的另一种解释,也就是朱熹引用程颐的说法,认为“亲”通“新”,意为革旧更新。因此“新民”指推己及人,使人革旧更新。从《大学》的具体内容来看,此种解释较为合理,因此后人大多采用”新民”的解释。总的来说,“亲民”不论是针对统治者,还是从人民大众角度来说,都具有颇多的现实启示意义。 1.3 止于至善。“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中。“止”字最初有等待的意思。《说文解字》里将“止”解释为动物的根基,也就相当于人类的足。之后人们才引申出来现在使用的意义,即停止不动。“至”是表程度的副词,意为极,最。“善”是正确、圆满和完美的意思。因而“止于至善”意为达到尽善尽美即善的最高境界。作为《大学》第三个纲领,“止于至善”是对前两个纲领的补充。它进一步要求人民,无论在“明明德”方面,还是在“亲民”方面,都要体现和达到正确、圆满和完美。如果说“明明德”是对人内在修养的要求,“亲民”就是将内在道德和品行付诸于行动的外在要求,这样“止于至善”就包括内在心行(“明明德”)和外在身行(“亲民”)两个方面的修养。 2.八目 《大学》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朱熹在大学章句中定为的“八目”。 《大学》对于“八目”的每一目都按照顺序作了详细的解释。从“格物”开始到“平天下”这个顺序,理论来源是《大学》中所说的凡事不能本末倒置的道理。“格物”是“八目”中最根本的,也是最初的开始,意为认识宇宙万物的真相、法则和发展规律,这其中要除去物欲。只有做到“格物”,才能达到“致知”的境界,也就是知识的顶端。做到“致知”,接下来就能达到“诚意”的标准。“诚意”就是使自己的心意真诚,去除虚妄。做到了“诚意”,才能“正心”,使自己的内心端正。这样,按照本末顺序,“诚意”就是“正心”之本,而“正心”就是“诚意”之末。“正心”之后便是“修身”。“修身”就是修养好心情,修养好身体,使身心健康无病并逐渐转化返回到婴儿般的状态,而且身行端正、品德高尚。[1]只有心端正了,身才能修好,“正心”又成为了“修身”之本。“修身”属于个人的修养,只有做好“修身”,“齐家”才能成为可能。“齐家”就是把家庭治理得和和睦睦,美满幸福,使家庭成员之间做到彼此相亲相爱,互相扶持和进步,最终都能幸福和快乐。有了家,才能有国,“齐家”成了“治国”之本。如果每个家庭都管理得井井有条,那么国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