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农民收入的微观计量模型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农民收入的微观计量模型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
1、项目的立项依据
微观计量经济学包括经济学理论和用于分析微观数据的统计方法,它用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反映个体、家庭和企业的微观数据,并从中获得反映经济社会更为本质的经济信息;它通过模型来揭示这些个人、家庭或单个厂商的经济行为与交易以及评价相关的政策或者实施某项社会计划的效果[1]。
微观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着丰富的内容,如:Panel Data模型,双尾截断的模型,带有测量误差的微观模型,非线性微观模型,数量反响或截断模型以及受限因变量,离散变量模型,持续模型等;相应的方法有矩法估计、两阶段二乘法(2SLS)、拉格朗日乘数和条件矩检验、宏观经济数据的单位根检验、Panel Data分析等[2][3][4]。
Heckman使用选择性数据建立劳动力供给模型,并基于已婚妇女的劳动力供给模型(1974)研究选择性偏差和对模型进行二阶段估计。Mcfaddan对离散选择模型的计量经济方法论进行了创新,并运用离散选择和计数模型分析了损害自然资源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并采用健康问题创新和AHEAD平行数据模型中的财富创新,进行从社会经济地位到健康问题、从健康问题到财富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检验。他们将微观计量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相融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工具[5][6]。
Hausman and Newqey (1995)用有关消费需求的半参和非参模型处理价格变化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影响;Hausman–Taylor(1981)利用协方差约束对消费购买模型进行识别与估计;Hahn and Hausman(1999)提出了一个特别的统计检验,通过比较“向前”和“向后”回归的估计来对问题进行检验;Donald and Newey(1998)研究出一个估计,用来决定对最小化渐进均方误差的工具变量的选择;Hausman et al.(1995)”认为应把资源集中起来首先发展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产业,只有经济增长了,农业部门中的劳动者才能提高生活水平。【13】【14】
3)农业发展论:舒尔茨“理性小农说”认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后,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费景汉和拉尼斯对二元模式的改良指出,应当使农业和工业平衡增长,而且,劳动从农业向工业部门的转变必须高于总人口的增长率。【15】
同时,基于这些理论,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也对中国农民收入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讨,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种观点:农民利益保护论(刘修民、宫希魁、林光彬等);城乡统筹发展论(陈锡文、许经勇等);结构调整论(陆学艺、郭树清等);就业优先论(吴敬琏、樊纲认为,那种想在与农业有关的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想法是没有出路的。温铁军认为对三农问题,就是如何缓解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这个“基本国情矛盾”。);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论(林毅夫指出,农村地区和与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大大限制了农民对现代消费品的需求);市场化带动论(罗伟雄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彻底铲除它赖以长期存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城市化推进论(王建等)。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是就增收研究增收的多,对策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多为统计资料的引用。【16】
他们的研究中,虽然看到了影响中国农民收入的制度因素,但是都没有对其进行定量研究。诺斯和托马斯认为制度变迁是人口对稀缺的资源赋予的压力增加所引致的。T.W.舒尔茨验证了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人的经济价值的上升是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按照他们的观点,我们认为制度变迁对中国农民收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课题拟将土地制度、税费、户籍政策、农产品购销制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个制度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中,定量研究制度因素对中国农民收入的影响。【17】【18】
鉴于此,课题将就中国农民收入问题构建微观计量模型,将是对微观计量经济学引入中国实际社会问题,这在国内还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微观计量经学理论发展和方法推广以及中国农民收入等社会问题的探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实际意义。【19】【20】[21][22][23]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少平,李子奈:《赫克曼与麦克法登的科学贡献》,《统计研究》,2001年第4期
2. 王少平:《200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克曼与麦克法登学术贡献评价》,《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11期
3. 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4. William H. Greene(1999)Econometric Analysis. Fourth Ed MeGraw Hill New York
5. 刘乐平:《微观计量经济学最新进展》,《统计研究》,2002年3期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