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节能培训南网能源-蓄冷技术20111025a
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有分时电价 蓄冷系统是否节能? 1。蓄冰系统本身用电量增加 --- 耗能 蓄水系统用电量基本不增加 --- 不节能 2。发电厂夜间能源效率提高8% - 30% (CEC) --- 节能 对于用户,通过实施蓄冷空调工程,可以取得国家电力部门的相关优惠电价政策,在实际的“谷制峰用”中,节约大量的空调电费,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也为节能环保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社会效益: 1、减少新建电厂投资;同时提高夜间发电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放出,节能; 2、平衡了电网负荷,提高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性能; 用户经济效益: 3、对于用户,因电价差而节省电费达30-70%。 4、安装蓄冷后,空调设备装机容量和配电容量可以减少,从而减少投资。 5、水蓄冷可作备用冷源。同时防止火灾(可作消防用水等) 6、设置蓄冷槽有国家的补助和奖励制度:蓄冷电价、贴息等。 4.5为转移电网高峰用电负荷,提高热效率,合理利用电网峰谷电的差价和电网移峰的优惠政策,当条件许可时,应采用蓄冷空调技术。 4.6 蓄冷空调应优先考虑采用水蓄冷,并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消防水池等设施。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中国行业标准JGJ158-2008,J812-2008)中第3.3.11款第1条规定“建筑物中具有可利用的消防水池时,应尽可能考虑其兼做蓄冷水池” 冰盘管 冰球 按储冰装置分 按工作方式分 内融冰 外融冰 按融冰方式分 主机并联 主机串联 按主机位置分 主机上游 主机下游 蓄冷系统 冰蓄冷系统 共晶盐 水蓄冷 温度分层型、多水池型、隔膜型 或迷宫与多水池折流型 按水池形式分 蓄冷系统的形式 冰蓄冷系统组成 蓄冰主机 蓄冰罐 (换热器) (初级泵) (次级泵) 楼房 5 系统流程按蓄冰槽与主机的相对位置: 并联系统 串联系统 --- 主机下游 --- 主机上游 乙二醇冰冷冻机 5C 10 C 蓄冰槽 主机与蓄冰装置的入口温度相同, 能均衡发挥制冷机组和蓄冰装置的效率。 冷负荷由主机和蓄冰装置共同承担,温度的控制及流量分配方法复杂。 融冰放冷循环中,混合后溶液温度的恒定及控制效果不如串联系统。 主机效率、融冰释冷率和低温势能利用受到出口温度设定的影响。 系统温差通常为5 oC ,难以实现大温差设计 主机上游 主机下游 乙二醇主机 蓄冰装置 3.3DC 11DC 6DC 乙二醇主机 蓄冰装置 3.3DC 11DC 6DC 系统流程简单,布置紧凑; 输出温度稳定,易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系统温差可高达 8--10 oC ,系统流量减少,相应减小泵、板换和管道阀们的规格尺寸,降低初投资; 自控系统较为容易实现,维护管理简单; 可提供1--4 oC 冷冻水,为实现大温差送风、送水提供必要的前提。 直接接触式冷却 间接接触式冷却 直接接触式 冰盘管 BAC 收冰式 Mueller 间接接触式 冰盘管 BAC Calmac Fafco Ice Cell 封装冰 Reaction Ice CIAT,Cryogel 融冰由内向外 热流体 冰 冰层 热流体 融冰由外向内 制冷剂或乙二醇 外融冰及内融冰 外融冰 外融冰 直接接触式冷却 (外融冰) CONN’S AIR 低温水 出口 高温水 入口 结了冰的盘管 冰 冰从外部融化 制冷剂或乙二醇 高温流体 收冰式 外融冰的实现方式有二种 1。冰盘管 2。片冰装置 外融冰的应用场合 1。冰盘管一般用在区域供冷 2。片冰装置一般用在工业冷冻或冷库 总得来说做直接接触式的冷却方式系统设计的难度较高,专业性太强,所以小面积的空调项目很少有用到外融冰的情况, * * 中央空调蓄冷技术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2011.10 内容 蓄冷发展契机 蓄冷技术介绍 温度分层型水蓄冷原理 实际案例 合作模式 流通不平衡无处不在,各个领域采取各种办法消除不平衡 航空:红眼航班(超低折扣) 道路:拥堵费 通讯:0点以后特价时段 电力:抽水蓄能电站?强制错峰?峰谷电价,自觉错 峰 不平衡造成资源浪费,系统效率下降,系统安全性下降,影响经济发展。从资源配置和节约电能的目的来说,在用户侧实现电能的“移峰填谷”是最优的。 1999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电力负荷率为:德国71.8%,英国65.4%,法国67.9%,美国61%,日本56.6%。 中国许多城市空调用电量已占其高峰用电负荷的40%以上。2005年,全国虽然新增投产发电机组达到65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依然吃紧,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预计最大缺口在2500万千瓦。电力负荷不平衡使电网利用率低,电厂高峰时能力不足,电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学习单元1-5新车交付检查.pptx VIP
- 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与检修.pptx VIP
- CNG及LNG加气站风险管控资料.docx VIP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九年级数学试卷 .docx VIP
- 显示器色彩分析仪CA-410测头+PC软体CA-S40-KonicaMinolta.pdf VIP
- LNG加气站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控.docx VIP
- 品質異常反饋與處理實戰.pptx VIP
- 品質異常處理流程.ppt VIP
- 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pptx VIP
- 2025-2030年药膳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