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及在工业技术中的应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面活性剂及在工业技术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一些新的应用 唐军柯 2009/04/24 表面活性剂的历史 公元前2500年 羊油和草木灰制造肥皂 19世纪初,矿物原料制备洗涤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后,合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分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Krafft 点: 当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时,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升高, 该温度称为krafft点, 相对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Krafft点是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 krafft点越高,则CMC越小。 Krafft点亦是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温度的下限,即只有高于krafft点,表面活性剂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 浊点(cloud Point) 对聚氧乙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表面活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和析出,溶液出现混浊,此时温度称为浊点 由于温度升高,使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端与水分子形成的氢键被破坏而是表面活性剂发生脱水析出 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浊点越低;在碳氢链长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浊点越高。 PIT值(相转变温度) 对于某一特定的表面活性剂(如含POE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水体系,存在着一个较窄的温度范围。在该温度以上,表面活性剂溶于油相,而在该温度以下,表面活性剂溶于水相;随温度逐渐升高,体系由O/W型乳液转变为W/O型乳液,发生转相的温度称为相转变温度(PIT)。PIT也称为HLB温度,在特定体系中PIT是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质在界面上达到平衡的温度。 Gemini 聚氧乙烯蓖麻油 润湿即固体表面吸附的气体为液体所取代的现象,这就是说发生润湿时,固一气界面消失,形成新的固-液界面。 S L v 沾湿过程 S V L 浸湿过程 S V L 液体在固体表面的铺展 浮选 MP4 The composite dielectrics consist of A12O3 and Si3N4 covered by a thin film of hydrophobic Cytop fluoropolymer 电润湿显示 乳化: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一种以微粒分散于另一种中形成的体系称为乳状液。形成乳状液时由于两液体的界面积增大,所以这种体系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为使乳状液稳定需要加入第三种组分——乳化剂,以降低体系的界面能。 热力学上不稳定 类型 (一)HLB值的概念 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HLB)系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强弱的数值。 数值范围:HLB 0~40,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 0~20,即石蜡为0,聚氧乙烯为20。 乳化剂选择的方法: 对于o/w型乳状液,一种合适的乳化剂其PIT应比乳状液的保存温度高20一 60℃;对于w/o型乳状液,其合适的乳化剂的PIT应比保存温度低10一40℃。 * 表面现象 表面张力F的大小跟分界线的长度L成正比。可写成F=γL 表面张力: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 液体内部的分子始终处于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平衡位置附近 表面附近的分子则只受到液体内侧分子的作用,因此,表面分子比内部分子来得稀疏,有相互吸引的趋势 这种有相互吸引的趋势,促使液体表面总是趋向于尽可能缩小,因此空气中的小液滴往往呈圆球形状 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并和两部分的分界线垂直,如果液面是平面,表面张力就在这个平面上。 如果液面是曲面,表面张力就在这个曲面的切面上。 气相 液相 表面张力的来源 表面活性剂: 能够吸附于界面上,并加入很少的量既能显著改变界面的物化性能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的第一个重要性质-在界面上吸附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胶束、囊泡、液晶) 表面活性剂的溶液特性 随着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可形成聚集体是其第二个性质 胶束的形成 胶束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影响 胶束的形貌 反胶束 单体 二(三)聚体 球状胶束 棒状胶束 胶束的形貌 十四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TTAOH) + 十四酸(C13H27COOH) = 3-对壬基苯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N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