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1新拼
雪浪花 - 杨朔 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我有时爱坐在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月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滚滚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的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猛力冲激着海边的礁石。那礁石满身都是深沟浅窝,坑坑坎坎的,倒象是块柔软的面团,不知叫谁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 几个年轻的姑娘赤着脚,提着裙子,嘻嘻哈哈追着浪花玩。想必是初次认识海,一只海鸥,两片贝壳,她们也感到新奇有趣。奇形怪状的礁石自然逃不出她们好奇的眼睛,你听她们议论起来了,你听! “礁石硬得跟铁差不多,怎么会变成这样子?是天生的,还是錾(zàn)子凿的,还是怎的?” 风化作用 我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想到了什么? 它像什么? 它的作者是谁? 它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它广泛分布于哪里? 雪浪花 - 杨朔 ………… 礁石硬得跟铁差不多,怎么会变成这样子?是天生的,还是錾(zàn)子凿的,还是怎的? “是叫浪花咬的!”一个欢乐的声音从背后插进来。说话的人是个上年纪的渔民,从刚扰岸的渔船跨下来,脱下黄油布衣裤,从从容容晾到礁石上。 有个姑娘听了笑起来:“浪花也没有牙,还会咬?怎么溅到我身上,痛都不痛?咬我一口多有趣。” 老渔民慢条斯理说:“咬你一口就该哭了。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姑娘们,你们信不信?” 搬运作用(流水) 固结成岩作用 思考: 人类怎样的活动, 才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又能做到与自然界和谐的相处? 侵蚀作用(风力) 自然的杰作(2-1) 侵蚀作用(流水) 大师的 杰作(2-2) 请描述该地表形态的特征 这又是谁的作品? 你喜欢这个作品么? 自然的 作(2-2) “杰” 侵蚀作用(冰川) 自然的杰作(2-3) 侵蚀作用(波浪) 自然的杰作(2-4) 搬运作用(风力) 沉积作用(流水) 密西西比河 入海口三角洲 沉积作用(风力) 你又如何评价这个大自然的作品? 沙丘 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关系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中国各区的地表形态,想想它们受哪些外力作用的塑造? 侵蚀作用为主: 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青藏高原——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内力抬升、流水切割——千沟万壑 沉积作用为主: 大河中下游地区——基底下沉、泥沙沉积——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河流出山口地区——泥沙沉积——山前冲积扇 干旱地区——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风速减小、 沙粒沉积——沙丘 思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 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外 力 作 用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冰川侵蚀 波浪侵蚀 河谷等 冰斗、角峰等 分类 陡崖等 堆积作用 流水侵蚀 结果 侵蚀地貌 风力堆积 流水堆积 沙滩 沙丘 分类 冲积平原 波浪堆积 堆积地貌 趋向平缓 地 表 形 态 的 变 化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分类 探究活动 利 大 于 弊 弊 大 于 利 缓坡梯田 陡坡梯田 修建水库 封山育林 毁林开荒 填海造陆 围湖造田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 黄土高原的山墚 风蚀地貌 流动沙丘 长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 水拍云崖 * *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华北平原一角 张家界一角 湖南邵阳城步县南山牧场一角 喜马拉雅山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海生生物化石,栎树分布的高度是3000m,而在喜马拉雅山5700m的地层中发现了栎树化石。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表现形式 能量来源 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太阳辐射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使地表高低起伏 使地表趋于平缓 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探究:为什么会出现千姿百态的地形? 内外力共同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呢? (2)这两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活动:观察两图,并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思考并讨论P37页“活动”问题1。 你认为在今后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东非大裂谷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活动:观察两图,并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思考并讨论P37页“活动”问题2(三个小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小学生国庆假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 《电子商务基础》第一章课件.pptx VIP
- 第2单元活动3 编程实现算法 课件湘科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ppt
- 1.2记录个人观点(课件)-三年级信息科技全一册(河北大学版2024).pptx VIP
- 《黄金交易基础知识》课件.pptx VIP
- (高清版)DB22∕T 2758-2017 黑参 地标.pdf VIP
- 品牌管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pptx
- 2025年GB 45673《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解读宣贯学习课件.pptx
- 消防救援人员申请结婚报告表.doc VIP
- 答司马谏议书选择题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