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学语言中的色彩修辞美.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语言中的色彩修辞美

文学语言中的色彩修辞美 *** 第26卷第1期 V01.26No.1 绥化学院 J~analofSuihuaUniversity 2006年2月 Feb.2o06 文学语言中的色彩修辞美 于海飞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o1oo) 摘要:色彩词作为文学语言中的调色板,通过象征,借代,通感等修辞手段的运用,赋予了色彩以生命,增强了文章的意 境美和感染力. 关键词:色彩词,通感,象征,借代 中图分类号:t/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2006}01—0148—02 俄国着名艺术家列宾说:色彩,在我们不过是一种工具, 它应该用来表现我们的思想.又说:色彩,就是思想.作为 文学语言中的调色板,色彩词通过通感,象征和借代等修辞手 法着色于文,融情于色,赋予色彩以生命,增强文章的意境 美,取得了富有感染力的效果. 一 ,色彩词与通感 眼,耳,舌,鼻,身是人体的五种主要感觉器官,分司视觉, 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人体的各个官能的单项性本来决定 了它们是有严格而具体分工的,正如陆机在《演连珠》中所说: 臣闻目无赏音之察,耳无照景之神.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它 们却可以互相作用,互相转化.《列子?黄帝篇》中说:眼如 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聊这就是通 感,即人的各种感觉的交互作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 《心灵论》中就首先提到通感现象,他认为声音有尖锐与钝 重之分,那是与触觉比照的结果,因为听觉与触觉有许多相 似之处.文学作品最忌讳平庸而重创新,最忌讳一般化而重 视创造.通感的运用,可以使作品获得新奇之美,引发读者丰 富的想象,加强美的多层次性和丰富性.因为通感是一种感 觉挪移现象,它不是平面直叙式的表达,而是曲径通幽式的 联想的表现.通感的运用在日常用语中是屡见不鲜的,如言 谈无味,饱看青山等.色彩本是视觉可以感知的,但在许 多文学作品中,由于通感的运用,听觉,嗅觉等各种感觉都有 色彩,形成色彩的通感现象,下面我们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以及 视觉和触觉的相通来具体论述. (一)视觉和听觉相通.视觉与听觉的通感现象是通感中 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这是因为在人们的多种感官中,听觉 和视觉是最灵敏,最丰富而又结合的最紧密的器官.视觉易 于引发真切的形象感,它所感受的审美对象空间性比较鲜明, 往往间接的唤起美感.听觉易于引发空灵的形象感,她所感 受的审美对象的时间性比较突出,往往直接唤起美感.视觉 感和听觉的换位与流通,使欣赏者从视觉中可以同时得到听 觉的感受,如同听到声音;从听觉中可以同时得到视觉的感 受,如同看到具象.正如英国着名音乐家马利翁所言:声音 是听的见的色彩,色彩是看的见的声音.中外艺术家对色彩 词的视觉和听觉相通的现象都给予了精彩的描述.法国象 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白杨仍在诉无边的悲哀,喷泉仍在吐银 白的呢喃,波特莱尔的回声渺茫如黑夜,浩荡如白天,日本 l7世纪着名诗人松尾芭蕉的比起石山石,秋风色更白之 句,【2都是极为精彩的描述.我国的艺术家对色彩词的 视,听通感也很青睐.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李 贺的箫声吹日色(难忘曲)),那伴随着夜以继日的歌舞的箫 声,竟然吹暗了天色,吹熄了日光,而且似乎连箫声也染上了 逐渐暗淡的白天的颜色.李商隐在《燕台四首?冬》的结句是 风车风马不弛去,蜡烛啼红怨天曙,奔驰如马的雨,飘忽似 风的车,都无法负载自己去追寻已经杳然失去的恋人,天河欲 曙,烛泪啼红,通过运用将视觉移就于听觉的通感,曲尽极致 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缠绵悱恻的感受.再如阎连科的《大校》有 这样一句:父亲的脸上露出了很厚一层深红色的笑,如同深 ? [收稿日期]2oo5—06—11 [作者简介】于海飞(1973一),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3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应用 语言学. 148 秋的枫叶和柿叶.深红色是视觉,笑是听觉,用深红色来形容 笑容,形象地表明了操劳一生的父亲虽然瘦弱,但给儿子的感 觉仍如深秋的枫叶和柿叶踏实而温暖. (二)视觉与触觉相通.触觉,主要指感触物体的轻重,冷 暖,粗细,软硬,干湿等.善于描写大自然美景的王维在《山 中》以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原元雨,空翠湿人衣 写山中草木繁茂,浓翠欲流,竟然沾湿了行人的衣衫.赵颜端 的lt;谒金门》以柳暗晚来船集,波底夕阳红湿写夕阳西下时 浮光耀金的景象,在色调红之外用一个湿字,构成了一幅 夺人心目的图画,真可以说灵思独远,一洗沉腔俗调.再如刘 禹锡lt;杨柳枝》中的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杨万 里lt;最爱东山晴后雪绝句》中的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 银山;元稹lt;寺院新竹》中的冰碧林外寒,峰峦眼前耸这些 脍炙人口的诗歌之所以名传千古,是与诗人成功运用色彩词 的通感手法分不开的. 二,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